皮埃隆,H.
正文
法國心理學家。1881年7月18日生於巴黎,1964年11月6日卒於巴黎。曾獲哲學教師資格、醫學博士及理科博士學位。1901年進法國實用高等研究學校心理學實驗室當實驗員,後轉入維爾瑞甫精神病院工作。191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後,作精神病學家P.雅內的助教,從事精神病學與臨床工作。並繼A.比奈之後,任巴黎大學生理心理學實驗室主任和《心理學年鑑》主編。1920年創辦心理學學院(屬巴黎大學文、理兩院),任院長。使心理學教學擺脫舊哲學教育的傳統。1923年任法蘭西學院教授,主講感覺生理學講座。1927年為實用高等研究學校籌辦了兒童心理生物學實驗室和套用心理學實驗室,分別由H.P.H.瓦隆和J.M.拉伊任領導。1928年創辦國家就業指導研究所,任所長。設定培養國家就業指導顧問和心理技術人員兩專業。1949~1959年主編《套用心理學全書》(7卷)。曾任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第一任主席。皮埃隆是客觀心理學的堅定捍衛者,竭力抵制當時H.柏格森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潮。主張心理學應研究人和動物的行為,反對內省法,把實驗方法套用到心理學的研究上來。強調心理活動的神經機制及社會環境、教育因素對人的心理的影響。堅持進化觀點,但不排斥一定程度的人本主義。因而,在生理心理學、動物心理學、比較與差別心理學諸領域內,進行和領導了大量工作,著述甚多。其早年對睡眠的研究及“催眠毒素”的假設,導致當前國際上所謂“皮埃隆現象”(把從被剝奪睡眠的動物,亦稱斷眠動物身上取出的腦脊液灌注到正常動物的腦室中去,可以增加正常動物的睡眠時間,或使清醒動物產生睡意。這一現象是皮埃隆在其對於睡眠機制的研究中首先發現的,故稱皮埃隆現象)及睡眠因子的發現。主要著作有:《記憶的進化》(1910)、《睡眠的生理學問題》(1913)、《腦與思維》(1923)、《感性認識與視覺問題》(1926)、《心理發展與智慧》(1930)、《動物心理學》(1941)、《認識的來源》(1945)、《差別心理學》(1949)、《人,只不過是人》(1957),其他科學著作收入在題為《從海葵到人:生理心理學與比較心理學的研究》(1958)的文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