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山橋村

皇山橋村位於市區東大門,全村共有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588戶人家,常住人口1534人,外來暫住人口3200多人。2006年村級集體年可用收入183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858元。

基本信息

浙江省餘姚市鳳山街道皇山橋村

【村情風貌】 皇山橋村位於市區東大門,距市中心不足1公里,南、西有母親河姚江環抱,東接環城東路、汽車東站,北連城東開發區。中山北路、東環城路與陽明東路、61省道交叉,形成一個“井”字形的交通網路,公交102、202、204線路往返其間。村內又有丹鳳小區、皇山新村等住宅小區點綴村間,更顯秀麗、繁華。
經開發後,尚存耕地面積80畝,山林180畝。全村共有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588戶人家,常住人口1534人,外來暫住人口3200多人。村自解放初設立黨支部,現有黨員45人。2006年村級集體年可用收入183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858元。
【村史沿革】 該村是合作化以來區域規模最穩定村之一。1955年由原“雙河一社”轉為“金星合作社”;公社化以後改稱為雙河公社西旺埭大隊;文革時更名為“東旺大隊”;撤隊建村後建皇山橋村委會;1986年7月併入餘姚鎮管轄。其間區域規模一直未變。
【產業經濟】 改革開放前是一個單一的水稻區,主要經濟來源是農業和勞務輸出。64年興辦油坊,66年建起隊辦企業“東旺五金廠”並不斷發展,培育了一批行銷人員和技術骨幹。隨著改革開放,農田不斷被征,由單一的農業和勞務輸出逐步轉型為以工、商、貿為主體的新型經濟實體。現有個私企業46家,股份制企業13家,經商者不計其數。世紀初還建立一個集體集貿市場,及既安排了大批生育勞動力,又壯大了集體經濟。
【社會事業】 50年代在原福星廟建立了一所初級國小。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70年代初,村建造了一所自己的國小“東旺國小”。為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60年代創辦農村俱樂部。上世紀90年代建立老年活動室,並為全體村民辦理了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幼所樂。村內有皇山橋供銷社、雙河信用社等單位,方面了村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村鎮建設】 解放前村民生活貧困,居住的是破爛不堪的木結構平房和草房,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0平方米。改革開放後,村民大多建造二至三層樓房,占居住人數的95%以上。近幾年村又為住房困難戶建造了第一期安置房,現人均居住面積已超過60平方米。為改善居住環境,已全部消滅露天糞缸,建造公共廁所12隻,垃圾箱46隻,有常年保潔員15人。80年代,全村道路安裝路燈,村民用上自來水。近幾年全村道路全部硬化,路旁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轎車已逐步取代了機車,村民戶戶有程控電話,手機、有線電視、電腦等已普及每戶家庭。
【發展特色】 不斷改造落後的塑膠、五金等加工型企業,加大投入力度,逐步轉化為科技型製造業。工貿並舉,培育和發展商業經濟。鼓勵教育投入,力爭新一代青年個個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培養更多的儒商,迎接市場的挑戰。圍繞新農村建設,完善環境整治,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風景名勝】 姚江岸邊風景秀麗,村莊道路寬敞整潔,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路燈徹夜通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