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故址

皇城故址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東端,有一片肥沃的草原,名叫皇城灘;皇城灘有個村落叫皇城村。為何叫“皇城”,因為村莊附近有一座古城名叫皇城,其地名由此而來。皇城分南、北兩城,兩城相距200米,城垣坐北向南,都系夯土版築而成。南城城垣較為完整,呈長方形,東西長32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9.6萬平方米。城門開在南垣正中。

簡介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東端,有一片肥沃的草原,名叫皇城灘;皇城灘有個村落叫皇城村。為何

皇城故址皇城故址
叫“皇城”,因為村莊附近有一座古城名叫皇城,其地名由此而來。
原來皇城在元代以前不叫皇城,稱為苕藋,屬武威郡的屬縣番禾縣(今永昌縣)管轄。元代這裡曾一度屬永昌王只必帖木兒的封地。只必帖木兒是元太宗窩闊台的孫子、闊端的兒子。闊端當時坐鎮涼州,他的三兒子鎮守永昌,於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十一月“諸王只必帖木兒築新城,賜名永昌府” (《元史·世祖四》)。據乾隆《永昌縣誌》卷二載:皇城,以其僭故,今從黃字。城南距一舍避暑宮,其方址猶可識。”可知皇城原為永昌王只必帖木兒築的牧馬城和避暑宮。

構造

皇城分南、北兩城,兩城相距200米,城垣坐北向南,都系夯土版築而成。南城城垣較為完整,呈

皇城故址皇城故址
長方形,東西長32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9.6萬平方米。城門開在南垣正中。據考古專家調查,南城是一個城防結構複雜的軍事防禦建築,在城垣的東、北、西三面各築有馬道5個,間距40米;南垣築馬道4個,城四角築方形角墩。在城的周圍設有護城河兩道,在兩河之間四面又各築5個高大的墩台,構成了古城森嚴的軍事防禦體系。在城內北面有一平面呈“工”字形的建築遺址,遺址高出地面1米,南北長68米,地上遺存有不少的紅綠琉璃瓦當、瓦件片、鴟吻、磚塊等建築構件;遺址的後部發現4個直徑70厘米雕鑿精緻的石柱礎。經專家調查,這原是一處建有前廳、過道長廊、後殿的元代建築遺址。遺址上枯草萋萋,一片蒼涼,已失去皇家昔日避暑宮城的威嚴與華麗。
北城城垣呈方形,垣每面長395米,面積23.5萬平方米。南垣正中辟門,城內東北又以南北長260米、東西寬11.5米的面積築有城垣,其內東、西又築一牆相隔。城內無建築遺蹟。此城乃是只必帖木兒的牧馬城,現城垣多已坍塌,呈土棱狀,時隔700多年,早已淪為牧場。

背景

皇城故址皇城故址

據清代《嘉慶重修一統志》記載:元代永昌王在今皇城建立的古城又叫鄂爾多古城,“乾耳朵”、“鄂爾多”,蒙語都為宮殿之意。《永昌縣誌》記載:元末,永昌王偕嬪妃到皇城避暑,永昌城內發生兵亂,王妃娘娘病故後,因兵亂道路不通而耒能歸葬。就葬在皇城區境內,永昌王死後也葬在這裡。1984年,張掖地區文物普查隊到此調查,果然在今皇城區泱翔鄉東頂村娘娘墳溝內尋得此墓。


皇城灘水草豐盛,宜畜宜牧,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永昌王在此建牧馬城、避暑宮,是具有遠大戰略眼光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