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杜氏

百里杜氏,春秋秦穆公時期的秦國名相百里奚之妻。

杜氏簡介

姓名:百里杜氏
性別:女
籍貫:春秋時期虞國人
主要經歷:春秋秦穆公時期的秦國名相百里奚之妻。
代表作品:《五羊皮歌

五羊皮歌

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舂黃齏,炊扊扅。今日富忘我為?
百里奚,五羊皮,父梁肉子啼飢。夫文繡,妻浣衣。嗟乎!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五羊皮。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離。嗟乎!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五羊皮,可記得——熬白菜,煮小米,灶下沒柴火,劈了門,燉母雞,今天富貴了,扔了兒子忘了妻!

詩歌譯文

百里奚啊,五羊皮把你贖回來的,回憶我們別離的時候,我煮了一隻還在下蛋的母雞,舂了黃米,劈了木門栓當柴來給你做飯。今天你富貴了為什麼就忘了我?
百里奚啊,五羊皮把你贖回來的,你作父親的天天吃好飯好肉,你的兒子卻哭著喊餓。你作丈夫的穿著繡著花紋的衣服,你的妻子卻在幫別人洗衣服。可嘆啊,為什麼富貴了就忘了我?
百里奚啊,五羊皮把你贖回來的。當初的時候,你遠走他方我在哭泣。如今,你高坐高堂我卻游離失所。可嘆啊,為什麼富貴了就忘了我?

詩歌來源

1、博主初識本詩,是十年前的“馮夢龍編”著的《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六回“歌扊扅百里認妻,獲陳寶穆公證夢。”該書有清人蔡奡(字元放)評註杜氏詩:“三歌全是賦體,而哀怨淒清,已開漢魏樂府之祖。夫人之才,亦非小可也。”
2、“子啼飢”中的“子”,指百里傒之子百里視(字孟明),即史書上的秦穆公三大帥之一的“孟明視”。博主按,此人當時應該年屆中年,還“啼飢”,不務“生產”,好打獵樗蒲什麼的,頗感滑稽。) 
3、《樂府詩集》“ 卷六十 琴曲歌辭四”記錄有異。
【琴歌三首】秦·百里奚妻
《風俗通》曰:“百里奚為秦相,堂上樂作,所賃澣婦自言知音,因援琴撫弦而歌。問之,乃其故妻,還為夫婦也,亦謂之扊扅。”《字說》曰:“門關謂之扊扅,或作剡移。”主
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初娶我時五羊皮。臨當別時烹乳雞,今適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墳以瓦,覆以柴,舂黃黎,搤伏雞。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貴捐我為。
顏之推《顏氏家訓》卷第六 書證第十七
古樂府歌百里奚詞曰:“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吹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吹”當作炊煮之“炊”。案:蔡邕月令章句曰:“鍵,關牡也,所以止扉,或謂之剡移。”然則當時貧困,幷以門牡木作薪炊耳。聲類作扊,又或作扂。
4、百里傒不作“百里奚”辯。
百里傒、高傒、祁傒等這些名字,宜作固定的字書,以保持姓名的時代信息,以固定形象的符號標誌。就好像內地仍有作“賈平凹”(由原名“賈平娃”而固定“凹”念“娃”)、“陳寅恪”(“恪”的無漢典可考的讀法“que”),就像內地簡化規範文情境下的大學者“錢鍾書”、“秋璿卿”(二者不作“鍾”、“璇”)。
現錄“傒”的漢典意思:
◎ 傒 xī〈動詞〉
(1) 等待。同“徯 [wait]
傒,待也。——《說文》
傒也出,翕也入。——漢·揚雄《太玄·玄沖》
(2) 引申為盼望。如:傒望(希望;期待)
(3) 見“傒落”
◎ 傒 xī〈名詞〉
(1) 小徑。同“蹊” [path]
寇所從來,若昵道傒近。——《墨子·備城門》
(2) 古代對江右(今江西省)人的稱謂 [Jiangxi people]。如:傒音(傒語。江西九江、豫章一帶人的語言);傒狗(南北朝時期,對九江豫章一帶人的辱罵詞)
(3) 奴僕 [servant]。如:傒奴(奴僕)

故事梗概

春秋時期,虞國人百里奚心懷五霸之略,因他家境十分貧窮,又無人引薦,沒有施展的機會,時常長吁短嘆。妻子杜氏見百里奚如此這般,便勸道:大丈夫志在四方,你正年輕有為之時,何不出去闖闖?
百里奚望著妻子懷中的幼兒和堂前白髮蒼蒼的老母親,更鄒緊了眉頭,道:我早就想去周遊列國,找一個識才的明主呢!怎奈上有老下有小,不忍心離去呀!杜氏道:郎君放心地走吧!我可以上奉老母,下撫幼兒,你不要有什麼牽掛!妻子的話說到了百里奚的心坎上,他見妻子這樣支持他,就決定第二天啟程。
臨行前,杜氏覺得雖說家裡很窮,也該給百里奚餞行。她從瓦罐里倒出了家中僅剩兩升粟米,煮成乾飯,然後又要動手殺那隻生蛋的母雞。百里奚捉住妻子拿刀的手道:家中無有粒米,只有這隻母雞,留著它下蛋,日後也好換些穀米。杜氏道:郎君此去遠遊,不知何日得見?為妻宰雞以表心意。她說罷,不顧百里奚的阻攔,將唯一的一隻母雞宰殺了。劈柴不夠,她又把門閂卸下來燒了,煨出一瓦罐金黃的雞湯,讓百里奚飽飽地吃了一頓飯。分別的時候,杜氏抱著幼子,拉著百里奚的衣襟,灑著熱淚到:郎君日後富貴了,可別忘了今日的門閂煮雞啊!
百里奚含著感激的熱淚上了路。後來,百里奚跑了好幾個國家,想找一個賢明的國君乾一番事業,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他看到自己年齡一天比一天大,心裡很著急。想到自己離家多年,很惦記妻兒老小,決定回家探望。他風塵僕僕到了家門口,破屋還在,可是妻兒老母不知哪裡去了。鄰居告訴百里奚,他走了以後,杜氏窮得沒法生活,又遇上荒年,在掩埋餓死的老母后,帶著兒子逃荒去了。如今是死是活,誰也說不清。
百里奚望著破屋,想起臨別的時候妻子燒門閂,燉母雞的情景,不禁落淚。他舉目無親,只好去找在虞國做官的一位朋友落腳。做官的朋友見百里奚見多識廣,足智多謀,便把他推薦給虞君,做了虞國的大夫。可是好景不長,晉獻公假虢滅了虞國,俘虜了虞君和百里奚。
百里奚見晉獻公用卑鄙手段滅了故國,不願意投降在晉國做官。正好晉獻公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秦穆公,需要一些奴僕去陪嫁。晉獻公想,百里奚既然不肯投降,留在晉國是個禍害,不如讓他充做奴僕,打發到秦國去。這樣,百里奚就被當作陪嫁的奴僕送到秦國。胸懷大志的百里奚感到這是奇恥大辱,就在去秦國的路上偷偷地逃跑到很遠的楚國。楚國人把百里奚當作奸細抓了起來,把他押送到洞庭湖畔為楚王牧馬。
秦穆公一心想稱霸,正在四處搜羅人才,他聽說百里奚有經邦治國之才,馬上派人去尋找。當秦穆公打聽到百里奚在楚國牧馬,決定不惜重金將他贖回,可是又怕楚人知道了真相不肯放他,故意抬高身價。於是,秦穆公就按照當時市場上買賣奴隸的價格,讓人帶著五張羊皮贖回了百里奚。
百里奚被贖回秦國後,秦穆公把他引為座上賓,向他請教富國強兵的道理。百里奚說的頭頭是道,句句說到秦穆公的心坎上。秦穆公見百里奚滿腹韜略,便任命他做了秦國的大夫,參與國政,號稱五羖大夫。秦穆公在百里奚的輔佐下,使秦國逐日強大起來。
百里奚在秦國身為宰相,聲威顯赫。有一天,百里奚在宰相府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前來為他祝壽的客人。
席間,華堂里觥籌交錯,歌舞翩翩,絲管悠揚,頌聲盈耳。忽然,百里奚長嘆一聲,臉上出現了寂容。眾賓客暗自納悶,忍不住問道:今日華誕,老大人為何突覺不樂?
百里奚又是一聲嘆息:有道是飲水思源,老夫有今日富貴,實虧了一人之力。今日面對榮華,卻不能與其共享,止不住惆悵萬分。 老大人,不知比人是誰?百里奚自嘆一聲,灑下熱淚:別時容易見時難啊!
眾賓客不便探問,整個壽堂一派寂靜。驀然,一陣琴聲傳出壽堂。眾賓客側耳傾聽。百里奚似乎耳熟,換過總管問道:誰在彈琴?回相爺,是新近府的洗衣婦。百里奚十分驚訝,想了想,對總管說:她既有如此琴技,為何不喚來演奏?相爺,她乃府中一個賤役……那筵外琴聲似玉珠落盤,聲聲盈耳。
百里奚忙止住總管的話頭,道:人有貴賤,琴曲也有貴賤嗎?快請進府來呈獻!總管急忙請進彈琴人。
眾賓客聞琴聲,原以為是個絕色佳人,待彈琴人近來,卻是個乾癟的老婦。百里奚端坐壽堂,疑惑地問:剛才是你在彈奏嗎?老婦低頭答道:適才見相府賀壽,緬懷往事,隨意奏曲,不料驚擾了眾位大人,萬望原諒!
百里奚笑道:識才聞你彈琴奏出鄉音,老夫不怪罪你,還要請你在筵前演奏,為老夫賀壽呢!老婦走至堂中,舉手撫琴,擊出了流泉般的清韻。隨著悅耳的琴聲,老婦作歌道:
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舂黃齏,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五羊皮,父梁肉,子啼飢。夫文繡,妻浣衣。嗟乎!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五羊皮。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離。嗟乎!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五羊皮,可記得——熬白菜,煮小米,灶下沒柴火,劈了門,燉母雞,今天富貴了,扔了兒子忘了妻!
百里奚一聽,楞住了,覺得這位老婦所唱,句句都在責怪自己,那內容全說的自己年輕時的家事。他越聽越覺得眼前的這個老婦人,正是自己已失散了幾十年的結髮妻子啊!他急忙走下堂來仔細辨認,這位老婦人正是自己的妻子杜氏。兩位老人緊握雙手,禁不住來淚縱橫。
原來,杜氏自百里奚走後,靠自己織麻過日子,轉年碰上災荒,無法餬口,只好帶著兒子逃荒,四處打聽百里奚的訊息。她歷經千心萬苦,終於在秦國打聽到秦國的宰相叫百里奚,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丈夫,就求人說情,進相府當了洗衣的女僕,希望找機會當面認一認。碰巧遇上樂工彈琴賀壽,就借琴責夫一試,想不到幾十年的思念一下子變成了現實。
眾賓客見一對老夫婦,經過了大半生的坎坷,終於團圓了,紛紛舉杯祝賀。百里奚止住熱淚,連忙舉杯,對杜氏到:為夫親自為你捧酒謝罪!杜氏流落半生,今日一塊石頭落地,接過百里奚捧來的酒,一飲而盡。
秦穆公聽說百里奚夫妻團圓,特別賞給他們很多東西,又聽說百里奚的兒子也是個人才,也任命為大夫。
從此,百里奚和杜氏百年相守,這個鼓琴責夫獲團圓的故事便流傳後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