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 目 |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
發 音 |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
釋 義 | 百足之蟲:指馬陸、蜈蚣一類節肢動物。僵:仆倒。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原指蜈蚣或馬陸之多足蟲類,雖斷其體,亦能屹立不倒。後喻有權勢之貴族,或官僚之家,雖已衰敗,但仍能維持表面繁榮與興旺之假象。 |
出 處 | 語見《三國?魏?曹冏?六代論》:“夫泉竭則流涸,根朽則葉枯;枝繁者蔭根,條落者本孤。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扶之者眾也。’” |
示 例 |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原文
夫泉竭則流涸,根朽則葉枯;枝繁者蔭根,條落者本孤。故語曰“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以扶之者眾也。此言雖小,可以譬之。
譯文
百足這種蟲子,即使死了也不倒下。比喻某人或集團雖然失勢了,但仍存在一定的氣勢和能量。
源頭的泉水枯竭了,那么溪流也就乾涸了;樹木的根部腐爛了,那么枝葉也就枯萎了;枝葉繁茂的樹木可以庇佑根部,枝條凋落的樹木,主幹也會失去保護。所以有話說:“百足這種蟲子,即使死了也不倒下。”是因為扶持幫助它的腳很多啊。這句話說的雖然是小事,但是可以作為比喻啊。
典 故
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賢士名叫曹冏。在魏國初建之時,急需穩定大局,鞏固統治權,這是眼下急需要辦的一件緊要之事。為此,曹冏便上疏魏王曹操,說:“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扶之者眾也。”他的意思是說,有句老話說,有一種有一百隻腳的蟲子,它死了以後在較長的時間內仍不會僵硬。這是由於支撐著它的渠道很多啊。曹冏引用這句古語的目的,是勸告曹操要大力重用親信,扶植自己的勢力,招攬人才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後來人們便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引申為成語,用來比喻被打倒或鎮壓的反動或敵對勢力,餘孽尚存,如不徹底肅清,還會興風作浪。很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