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軍背景
1984年11月1日,中央軍委座談會在首都京西賓館會議廳召開。會上,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表達了一個驚人的戰略決心:裁減員額100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冷戰等國際局勢下,中國軍隊的建設一直處於“盤馬彎弓箭不發”的臨戰準備狀態。歷史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雖然戰爭危險依然存在,和平力量也日益增長。
對此,鄧小平在科學分析中國國情的基礎上認為:國家的安全保障最終取決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在百業待舉的當前,國家經濟建設是大局,必須硬著頭皮把經濟搞上去,一切要服從這個大局。“大局好起來了,國力大大增強了,再搞一點核子彈、氫彈,更新一些裝備,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陸上的也好,到那個時候就容易了。”
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人民解放軍的“臃腫”問題由來已久。裁軍“消腫”,是鄧小平很早的心愿。據不完全統計,鄧小平從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間,對於“消腫”問題,談了多達數十次。在此期間,雖進行過4次精簡整編,但“消腫”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決。至1985年,人民解放軍軍費只有191億元人民幣,僅占同年美軍軍費的2%,不及前蘇聯軍費的零頭,而人民解放軍的員額卻是美軍的兩倍,與蘇軍持平。對裁減100萬,有些領導人擔心會減弱軍隊的戰鬥力。鄧小平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虛胖子能打仗?軍隊要多節省開支,改善武器裝備,更要提高軍政素質,這就必須減少數量。
正式裁軍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6月4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會上鄭重宣布:中國政府決定,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
鄧小平指出:與其說是“精兵”,不如說是“精官”。“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我來得罪吧!不把這一矛盾留給新的軍委主席。”
在1975年至1984年的幾次精簡整編中,同樣的問題多次出現:機關精簡一次,膨脹一次,邊減邊增,互相攀比,人浮於事,陷入“精簡——增編——再精簡——再增編”的怪圈,甚至出現了增編大於減員的反常現象。
面對400萬軍隊,裁減如何下手,關鍵問題,在於弄清軍隊主要“腫”在哪裡。儘管當時中國軍隊有400萬,但連隊並不充實,臃腫的是各級機關。各級機關,副職過多,每個軍區有十幾名甚至幾十名領導,還有什麼“團職保密員”、“營級打字員”等等。當時,世界主要幾個國家的官兵比例是:蘇聯1∶4.65;聯邦德國為1∶10;法國為1∶17,而中國卻是1∶2.45。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座談會上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不是“腫”在作戰部隊,而是在各級領導機關。因此,與其說是“精兵”,不如說是“精官”。他還坦率地說:“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我來得罪吧!不把這個矛盾留給新的軍委主席。”
對全軍來說,幾乎每一個人都面臨著進、退、去、留的選擇和被選擇,幾乎每一個軍人家庭的利益都會受到觸動。難怪有人說,這是一次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立體震盪”,是一次脫胎換骨的“大手術”。一夜之間,人民軍隊有60萬幹部被列為“編外”,陸軍部隊的建制單位有1/4要撤銷,其中包括那些有著幾十年光榮歷史,立過赫赫戰功的部隊。
在面臨被撤銷的福州軍區,有些幹部要軍區司令員江擁輝找中央軍委首長,建議不要撤銷福州軍區。江擁輝語重心長地勸大家:“百萬大裁軍是黨中央、中央軍委做出的英明決策,我們必須無條件服從。至於撤銷哪個軍區,要等軍委決定,我們誰也沒有權力去干擾軍委決策。我自己不能去找門子,也不準你們去拉關係。”在江擁輝和福州軍區其他領導的共同努力下,福州軍區撤銷後的移交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
濟南軍區某團,前身是毛澤東於1929年在井岡山組建的“中央軍委警衛營”;抗日戰爭時期,改為“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內稱“朱德警衛團”。在著名的保衛黃崖洞戰鬥以後,毛澤東在給朱德的賀電中號召:“全軍學習‘朱德警衛團’黃崖洞守備戰。”這個團轉戰南北,聲譽日隆。該團要合併組建的風聲傳開後,幹部、戰士一時想不通。於是,團隊請來老政委講傳統,組織重新認識團史,“針尖對麥芒”地對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工作。經過努力,大家終於明白:珍惜榮譽,應該成為服從大局的動力,不應該成為阻力;光榮傳統應該在精簡整編中發揚光大。
1987年4月4日,在全國人大六屆五次全會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徐信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精簡整編的任務已基本完成!裁減員額100萬後,軍隊的總定額為300萬。”
裁軍結果
各總部、各軍兵種、各大軍區和國防科工委機關及其直屬單位,撤併機構,人員精簡40%。將原來的11個軍區合併為7個大軍區,調整後的軍區,戰區範圍擴大,兵源充足,物質資源雄厚,戰役縱深加大,從而提高了大軍區的獨立作戰能力。較大幅度地調整各兵種的編成比例,加強了特種兵部隊。凡保留下來的陸軍,軍級建制全部改編為“合成集團軍”,與原陸軍的軍相比,集團軍的火力、突擊力、機動能力都有所加強,提高了現代條件下的合成訓練和作戰能力。全軍撤銷或合併了一些初級指揮院校和專業技術院校。院校數量精簡12%,人員數量減少20%。
結合精簡整編,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調整配備了三總部、大軍區、軍兵種的領導班子。有人把這形象地比喻為既“消腫”,又“輸血”。調整後的三總部領導班子的人數比原來減少23.8%,大軍區領導班子的人數比原來減少一半。在平均年齡上,由原來的64.9歲下降到56.7歲,每個班子中都有40歲、50歲、60歲左右的幹部,基本上形成了梯次結構年齡。知識結構也進一步改善,60%的幹部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75%的幹部經過院校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