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密千疏

普璞著,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推理圖書。

基本信息

書名:百密千疏
作者:普璞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頁數:268
開本:32
包裝:平裝
ISBN:9787221081117

圖書簡介

本書收錄12個故事並附錄了主編評述、短篇推理到長篇的寫作技巧。定位與第一輯《擇愛而噬》一致,前提都是收錄最好看的推理小說。但與上本比起來,這本其實更個性化一點,也就是說,一些作品帶有作者自己鮮明的烙印。是最前衛的本土推理小說。本土推理小說作品自有其特點和優勢,並非只是舶來品的模仿秀。模仿在特定時期的確是存在的,但個性始終存於作者的心中。只要作者用心認真去寫,作品自然就會與外國作品不同。這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中華本身就是極具智慧的民族,當與推理小說結上良緣後,我深信中國推理小說終有一天會站在世界的巔峰。

作者簡介

推理小說作者,現居上上海。
原創推理俱樂部會長。該俱樂部現有推理寫手100人左右,俱樂部主要職能為義務培養推理寫手,並提供推理寫作維權一條龍服務。
中國極少數推理專職作者,研究者,對推理與寫作相當的執著,常年立志於寫出好的作品並培養優秀的作者群體。對於推理寫作有獨到的認識。
從05年到08年11月從事專職推理寫作和研究,08年11月開始從事推理出版業。
大陸首位以本格推理長篇在大型文學比賽獲獎作者。
大陸首位以本格推理長篇在台灣出版作者。
大陸首位以本格推理長篇在越南出版作者。
大陸首位在台灣主編懸疑推理短篇集作者。

編輯推薦

你是否還在閱讀中規中矩的傳統推理小說,並已經被固定的風格模式套上枷鎖。你是否已經對傳統的邏輯推理失去新鮮感,並已經對千篇一律的相似產生厭煩。你是否曾嘗試過在縝密的邏輯中尋找刺激,但由於對連篇累牘的厭惡很難興奮。你是否執著的追求洞察秋毫後的酣暢淋漓,但由於作者語言表達拙劣大失所望。不同作者對推理小說的不同認識與定義,本系列後窗推理小說突破常規推理小說的枷鎖 以不同的視角,用優雅的詞藻、的氛圍、細緻的心理描寫、縝密的邏輯、精彩的情節,使你陶醉於閱讀之中,捕捉不到那本來就細微的線索,即使作者是以兇手自身的角度描寫故事,你還是很難找出讓案情水落石出的直接證據。 當石破天驚的那一刻到來時,你會感覺到情節的高低起伏反差如此之強烈,線索的離奇消失與猛然回歸如此精彩,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意境如此美妙,故事短小精幹但回味無窮。就如同深陷迷宮之中,一邊尋找出口,一邊體會刺激的感覺,這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可能你已經很多年沒有過了。

內容簡介

《君子如玉》

這篇雖然是發生在大學校園的故事,卻沒有了清流上篇《擇愛而噬》中的青春氣息,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肅殺之氣。在為數不多的人物中,複雜的感情糾葛穿插其中。
可能還是會有人問起:這篇是推理小說嗎?
關於這點我想談上幾句。
讀者和寫手一般會喜歡給推理小說限制一種格式,但我認為推理小說僅從字面上理解,還是和偵探小說有所區別,它並非需要局限於“案件發生——偵探到場——調查取證——真相大白”的模式。“套路化”對於一種類型文學的興起是有害無益的,它很可能是其沒落的開始。
毋庸置疑,推理小說需要有更加變幻莫測的寫法。只要核心不變,完全可以不按常理出牌,更不用拘泥於某種窠臼。就拿此篇來說吧,它裡面有謀殺,有詭計,有出人意料的真相,也有隱藏至深的兇手。推理小說所應該有的一切它都有了。而且作者很好地拋棄模式化,化套路於無形,全文看不出一點刻意雕琢之痕,甚至惹人懷疑這是否還是一篇推理小說。
這不正是作者的成功所在么?

《百密千疏》

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罪犯視角進行描寫的本格推理小說。通常來講,這樣的小說會注重氛圍的營造並強調心理描寫。王稼駿在這兩點上做得不錯。雖然文中中年女計程車司機離大多數讀者的生活比較遙遠,但讀起來很有代入感。其後登場的左庶,為王稼駿的御用偵探,其通過對細節的明察秋毫來讓罪犯伏法,讀來頗為酣暢淋漓。
提起這類小說,最容易讓人想到的應該是《惡意預謀》。其作者安東尼?柏克萊第一次以罪犯的視角來加以敘述,以加害者的心理來帶動情節的遞進,給讀者帶來了不同凡響的閱讀感受。很多書單都把《惡意預謀》列入史上“十大推理小說”。《百密千疏》正是從這一視角而進行的創作。

《西格蒙德的伊底》

這是一篇典型的用情緒帶動的短篇佳作,文字帶有一种放肆的美感,並用一種宣洩而出的氣勢貫穿全文。其中現實和夢境的邊境被刻意模糊,疊加之上的是個人的敘述色彩。就如坐在旋轉木馬之上,除了圍繞作者這個主軸旋轉之外,東西南北都已無法分辨。這樣的作品在中國原創推理小說中還是比較少見的。
對於此類作品,讀者通常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印象。其一是非常好看,是賞心悅目的佳作;其二就是看不懂,不知如何評價。關於第一種就不用多說,而第二種實際上是讀者在閱讀推理小說時常會遇到的情況。據我所知,有不少人會認為作者寫出讓讀者看不懂的東西肯定是作者的創作問題。是否應該這樣以為呢?
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有三種可能:
1.作者用他喜歡的方式在寫,而且其內容對閱讀存在一定的門檻,就會有若干的讀者看不懂。
2.作者挑戰自己,希望寫出他心目中的頂峰;這樣的作品可能連作者自己都無法完全理解。
3.作者在沒有任何目的的前提下,憑空給讀者製造閱讀障礙。
在實際創作中,作者可能是同時滿足兩點或以上的。但我想除了第三點,都不應該以責罵的態度去對待之,否則世上將不會有《尤西利斯》這樣的佳作問世。

絕對真相

作為一篇推理小說,此篇不僅線索設定精巧,推理絲絲入扣,而且一切都來源於生活本身。推理小說有很多的風格,這篇讓我想到的是日本的土屋隆夫。二人的共同之處在於都忠於現實生活。他們不會尋找現實中所無法完成的詭計,從案件發生到案件終了,你都能以一種閱讀新聞的態度來欣賞。從吳世震設定計畫的起因,到陸倩雯的殺機頓生,再到最後真相的巧妙逆轉,你可能猜不到後面會發生什麼,但你會感受到其中的真實。這個故事就像是現實社會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的縮影,讓你感覺到故事可能就發生在你身邊。
雖然藝術是抽象的,寫作可以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但這篇作品的創作態度始終值得尊敬。

《鑽戒與我不安分的人生》

這篇作品融合了冒險元素,有推理,但推理的成分比較少。度祥這個人物,我的計畫是寫成系列長篇,到時當然不會是短篇的簡單累加。但短篇對於我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它給長篇寫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這篇是我某位朋友最喜歡的一篇,她對我說從中看到了度祥的惶恐。不知為什麼她感受到了度祥心中的惶恐。聽到這句話時我感覺到我成功了。因為創作的當時,我的心態就是如此。

《束縛》

這篇其實是不討喜的,也是度祥系列中我最不滿意的一篇。可能和某人的死有關,我寫的時候心情跟著不暢快,從而也影響到了作品。為了保持度祥短篇系列的完整性,還是把這篇收錄其中。比起某個人的突然死去,更可怕的是事先知道這一點。度祥事先知道他在殺死誰,我也一樣。

《作家不見了》

這篇是很好的本格作品,內容屬於不可能犯罪範疇。一般來講,推理作品中涉及到不可能犯罪,會增加本格推理愛好者的興趣。不可能犯罪是能化“不可能”為“完成”的奇蹟,包括有“密室”、“不在場證明”、“踏雪無痕(腳印消失)”、“遠距離殺人”、“人或物體消失”等等。總之,一切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犯罪都能歸類到此範疇中。
非推理愛好者閱讀此類作品可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創作者對此還需加以注意,可以在作品中加上一定的說明文字,幫助讀者理解。

馬文軒的最後一案》

這篇和上篇一樣,同屬黃金時期風格的本格推理作品。曦奧的年齡只有二十歲,所以在文字的處理上稍顯功力不足。但作者本人對古典本格推理情有獨鍾,全文的結構,詭計設定,推理遞進都非常專業。相對於這樣的年紀,能做到這一點已屬不易。
圈外人也會把此類小說稱之為純推理,意為純粹的推理小說。不少出版人會認為此種推理小說的商業市場有限,但實際上,對於推理迷而言,這卻是一道清新亮麗的風景。雖然古典風格的本格推理已經有了相當的年頭和作品數量,但因其獨特的定位,至今還被眾多推理迷所追捧。

《保險員的生意》

這篇故事味道濃厚,很多讀者會像看故事一樣讀完,可能完全意識不到這是一篇推理小說,實際上此類推理在外國是很常見的。這種作品通常被算在廣義的推理範疇,因為雖然沒有警察或偵察,但有作為主人公保險員的精妙算計。
全文創意新穎,文字老道,邏輯也不錯。我認為還有一個亮點就在結尾,假扮殺手的保險員並沒有真的去殺人,與先前血雨腥風的陣勢形成反差,讓我不由得舒了一口氣。我覺得這裡作者處理得不錯,這樣寫比起真的手起刀落更具效果。

《愛無雙》

首先要講一下,這篇是本短篇集中最具爭議的作品。我個人想把它收入本短篇集的原因很簡單,它不僅具有了日本當今推理界“新本格”流派的明顯特徵,而且還是此類風格中相當出色的一篇。“後窗”短篇集鼓勵百花齊放的推理創作風格,所以我覺得應該把它選入短篇集。
“新本格”是日本當今推理界最流行的推理流派,實際上其具有傳統本格的核心,但增加了自己的一些特性。只是“新本格”本來就是一個在不斷對外拓展的概念,每位新本格作家作品的特性均不同,所以只能根據具體的作家來加以分析。而河狸這篇就是完全的“島田庄司”風格。
島田庄司是日本“新本格”的掌旗手,也有讀者將他譽為“推理之神”。他很多作品的特徵均為離奇幻想的謎團,再配合天馬行空的詭計設計。他獲得讚譽最高的作品往往極度脫離現實,詭計完全不具有可操作性,動機方面有時也會很弱化,文筆方面有時也會讓人難以接受。那可能就會有讀者奇怪,既然如此他怎么還會被人稱為“推理之神”呢?
他勝在了“詭計”二字上。詭計不具可行性你可以認為是缺點,但是其詭計模型極具想像力,當你轉化角度對它進行觀賞之時,就會發現他的作品具有土屋隆夫等寫實派作家所無法比擬的魅力。那是一種幻想色彩極重,真相又極具爆發力的謎團,不能完全用看待古典推理的目光去審視。那樣你會覺得無法接受。
有一點無法否認,島田庄司的一些作品帶給讀者一種異樣的享受,這是閱讀古典本格推理所不具備的。正因為此,他在日本和中國都具有了相當多的擁躉。而河狸的這篇作品就具有了島田庄司的某些特點。作者強調了幻想性,那么現實性方面肯定會打折扣,甚至會被忽略。所以作為讀者就不要從這方面對作品加以苛責了,但你可以選擇不接受或不喜歡這種風格。

《小說人生》

青青細胞以字母代替人物,整部小說仿佛一個讓人深陷其中的迷宮遊戲。主人公的人生就是一個迷宮,你必須靜下心來,思索出口究竟在哪裡,你也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發現這小說中跌宕起伏的詭計設定。
但是我相信,以上的兩段話還是不能讓很多讀者完全釐清此篇小說的頭緒。在這裡,不如摘錄作者本人親自寫下的創作思路更為直接吧:
《小說人生》是一個晚上突如其來的構思。
我想像一個要捏造自己死亡的人,是出於何種居心,試圖達到何種目的。
讀者可能看著看著就有些糊塗,到底哪部分是小說,哪部分是真實的人生呢?
這個故事裡面,每個人物好像都不可武斷地稱為好人或是惡人,偵探或是兇手。受害者的界限模糊,你無法分辨其中的是與非。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叵測居心可以完成的詭計,作為小說作者,或人生導演的“我”,也是因為眾人都沒有辜負自己這番演出,方才可以完美謝幕的。
整個故事的始作俑者——“我”沒有殺任何人,除了自己。“我”愛S,卻害死了他。這好像是完全不符常理的事實。“我”的殺人動機來自於小說創作,小說卻又完善了“我”的殺人計畫和實施。只是為了有一部作品能流傳嗎?好像不全是。只是因為得不到那人的愛而陷害他嗎?好像也不是。混亂的情緒和轉折的人生使之做出足以令世人瞠目結舌的決斷。她愛他,她恨她嗎?未必是。她只是將他們都拉進了這個深淵,來助自己完成一場死亡的奔赴。
單讀小說,儘管唏噓,卻是一個傷感動情的結局。附加人生,卻是毫無人性、慘無人道的殺戮和毀滅。但幸好,這小說與人生,也不過還是一篇小說罷了。而這小說人生的小說,比起那真正現實的人生起來,怕不也只是博得眾人訕笑數聲罷了。

《新歡》

同是青青細胞的作品,這篇就易懂多了。它是上一輯《故人》的姊妹篇。作者的這兩篇小說的主人公都是成年女性,這其實是本土推理小說的一個空白點。現在女性作者寫的作品通常很小女生化。這可能一是受到作者本身的經歷限制,二是受到市場的驅使所致。從作品看這並非是一件壞事。的確現在中國的讀者群以青少年為主,寫給成人看的作品不僅寫作難度大,而且客群群小。但現在國內有太多的作者都在走青春路線,從這種類型文學的整體來看,這無疑是畸形的發展。觀察一種類型文學在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其面向的讀者年齡層往往是一個很大的參考。像日本、歐美等國家,推理小說多以成年讀者為主。即使是青春活潑的主角,往往也會讓人看得很舒服,純真而不幼稚,從中可見作者的功力。青青細胞的此篇作品和上一篇《故人》一樣,從讀者群的角度講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內容也延續了之前的風格。她也無疑是一位很有天分的作者,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看到她更多的優秀之作。

出版前言

這本的定位與上一本《擇愛而噬》一致,前提都是收錄最好看的推理小說。但與上本比起來,這本其實更個性化一點,也就是說,一些作品帶有作者自己鮮明的烙印。看著這些小說你就能明白,這就是本土的推理小說。當然平時我也會很喜歡看外國名作,我覺得推理作品中那種懸疑的氛圍、巧妙的設計與震撼的推理是全世界共通的藝術,欣賞起來不分國界。但在這裡我想和心中那不經意的“崇洋媚外”唱下反調,說說本土推理小說的優勢。
雖然都生活在同一個時空,但由於各國作家各自的生活習俗乃至世界觀都有所不同,再經過了第三者的翻譯之後,你能輕鬆的從字裡行間辨認出這是日本的推理小說,那是歐美推理小說,它們都帶有很明顯的印記。印記本身並不阻礙讀者去欣賞作品,但它拉遠了彼此距離,弱化了代入感。
還有一點,凡是被引入中國的外國作品基本都為名家名作,它們中的大多數確實很優秀,但有一個問題幾乎是所有名家都具有的:一個作家越有名氣其作品就越一統化。這並非是缺點,因為他尋到了自己的定位,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單通過作品就能辨認出作者是某某人,這無疑是一個優點。但與此同時,他身上的其它個性就被去掉了。換句話說,好不容易讓市場擁抱的名家,不會再輕易地改變自己的基調,宣揚自己的個性。他只會保持自己的風格。如果把這風格比喻成是一種香氣的話,那大多是迷人舒緩沉澱的氣息,讓你可以“聞香識人”而非“掩鼻而逃”。但有所得也有所失,其結果是讀者很難從國外引進的名作身上聞到“奇異”的香氣。我敢斷言,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作家在成名之後,都會把自己的風格變成“老嫗能讀”。因為這樣才是暢銷的保證。而如果有讀者想閱讀那種極有個性放浪不羈非同尋常的作品,基本上只能在本土作品中尋找了。我並非是說外國作者缺乏個性,只是那種作品很難被引進,它們甚至很難在其本土出版,它們可能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被挖掘出來。
到這裡,我只是想說明本土推理小說作品自有其特點和優勢,並非只是舶來品的模仿秀。模仿在特定時期的確是存在的,但個性始終存於作者的心中。只要作者用心認真去寫,作品自然的就會與外國作品不同。這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中國人本身就是極具智慧的民族,當與推理小說結上良緣之後,我深信中國推理小說終有一天會站在世界的巔峰。
普璞
2008年2月18日

圖書目錄

卷首語
君子如玉
百密千疏
西格蒙德的伊底
絕對真相
鑽戒與我不安分的人生
束縛
作家不見了
馬文軒的最後一案
保險員的生意
愛無雙
小說人生
新歡
附錄一 主編評述
附錄二 如何從短篇推理過渡到長篇寫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