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白鱘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長江中的活化石”](/img/1/f13/nBnauM3XzYzNzIjM2MTN1ATM3ITM2gTO0UDOwADMwAzMxAzLzU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白鱘屬(Scaphirhynchus)僅1種,即白鱘(Psephurusgladius)。因體色較淺而得名。古名“鮪”。白鱘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長江中的活化石”,是中外矚目的“稀世之珍”。它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體長梭形。吻長劍狀,前端狹而平扁,基部肥厚。體無骨板狀大硬鱗;僅在尾鰭上緣有一列棘狀鱗,背部淺紫灰色、腹部及各鰭略呈白粉色。
白鱘(學名:Psephuyrusgladius),或稱作中華匙吻鱘,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亞種。另名為中國劍魚,是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分布於長江幹流,黃海、東海沿岸亦有發現,古時達汾渭盆地。為半溯河洄游性魚類。棲息於長江幹流,偶進入沿江大型湖泊。懷卵量可達20萬,產卵場在長江上游的宜賓一帶。最重可達500千克以上。但一般在100千克以上。以魚類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