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白馬鎮位於渝東南烏江下游,東距武隆縣城24公里,西與涪陵區接壤,南接貴州,北鄰豐都,距重慶市主城區175公里,是武隆縣的西大門和重要物資集散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素有“蜀黔門屏”之稱。該鎮水陸交通十分便利,烏江幹流橫穿而過,白馬碼頭是全縣最大的水運碼頭,國道319線和省道川湘公路交匯於此,建渝懷鐵路、渝(重慶)湘(長沙)高速公路縱貫全境,並在此設有火車站和立交橋。全鎮海拔在170米(烏江邊)至1950米(車盤黃柏淌)之間。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
建制沿革
因地處白馬山麓得名。清初建場。1930年設白馬鄉,1985年建鎮,鎮人民政府駐白馬場,人口 6800。三峽庫區淹沒土地面積0.5平方千米,其中淹沒耕地683畝,遷移人口 2100。
物產
白馬鎮,境內有鋁、鐵、煤、錳、鋅、大理石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鋁土儲藏量達8300萬噸以上,且品位較高,屬優質鋁土礦;水能資源豐富,有烏江、石樑河、郭溪溝等大小河流,水能蘊藏量和可供開發利用量均在50萬千瓦以上;白馬山原始森林,風光旖旎,植物種類繁多,享有“植物基因庫”之美譽,是寶貴的林業財富,同時也是開發旅遊的秘密武器。農林牧副多樣化發展,主產玉米、稻、小麥,特產石榴、紅棗,有苧麻紡織、水泥廠等。
經濟發展
白馬歷來是武隆區的工業、交通、商業的重要樞紐,涪白、巷南等公路連線319國道經此,烏江江岸設有客貨輪碼頭,是物質轉運和集散中心。鼎泰拓源氧化鋁廠投資規模7.6億元,年產氧化鋁15萬噸,於2010年停產倒閉。鎮骨幹企業12戶,村辦企業2戶,鎮域有小型水電站7座總裝機容量2660km,年發電量6300k∨А,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已初步形成以紡織、建材、家具、食品、運輸、電力、機械為骨幹的鄉鎮產業體系,全鎮根據本地環境、交通優勢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促進了市場繁榮,農忙種地,農閒經商,這種互補相促成為白馬農民的一個突出特徵,農副產品、日用品批發、零售空前活躍,餐飲、汽修、娛樂等服務設施比較齊全,自然資源豐富,鋁土礦、煤炭、大理石儲藏較大。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理清發展思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適應市場需要的品種。目前,全鎮已形成了烤菸、蠶桑、獼猴桃、辣椒、棗子、蔬菜等六大多經骨幹品種。全鎮"三區兩點一線"(白馬山觀光農業區、石樑河優質蠶繭區、楊柳山特色經果區;城鎮輻射點,科教中心點;川湘路工業區)的生產布局已基本形成框架。
主要領導
王加紅: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武裝工作;聯繫人大工作。
蔡斌:鎮長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稅工作;聯繫財政所、國稅所、地稅所。
竇興果: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
主持人大主席團全面工作;分管黨建、共青團、婦聯、工會、移民工作。聯繫移民辦、團委、婦聯、工會,沙台村。
李曉蘭: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主持紀委全面工作。分管紀檢、監察、審計、督查、目標考核、機關管理、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聯繫黨政辦、督查室、豹岩旅遊公司,豹岩村。
夏清明:鎮黨委委員
分管政法、綜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設、信訪、社會穩定、工業園區建設協調工作。聯繫園區協調辦、綜治信訪辦、派出所、交警隊、法庭、司法所、法律服務所,三溪村。
馬俊:副鎮長
分管城鄉規劃與建設、市政管理、國土、房管、環保、氣象、危改工作。聯繫建管辦(市政執法隊)、拆遷辦、國土所、建環所、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鐵佛村。
陳勝: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負責武裝工作。分管工業企業、招商引資、電力、統計、應急管理、金融、工商、供銷、糧油食品、商貿流通工作。聯繫經發辦(統計辦)、川東供電所、白馬供電所、工商所、信用社、營業所,靈山村。
范玉偉:鎮黨委組織委員
負責組織、人事、人才、編制工作。分管教育、科技、衛生、勞動和社會保障、就業再就業、勞動力轉移、農村及城鎮合作醫療、老幹部、關工委、保險、農民素質教育培訓工作。聯繫黨建辦、社保所、中學、國小、衛生院、人保公司、財保公司、平安保險公司、老協、退休支部,板橋村。
李寧化:鎮黨委宣傳委員
負責宣傳思想、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分管民政、殘聯、人口和計畫生育、社區、民主管理、文化體育、廣播電視、郵政、通訊工作。聯繫民政辦、計生辦、文化廣播體育中心、計生服務站、郵政支局、電信支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網路電視維護中心,鐵佛寺居委、六方坪居委、魚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