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由
祭祀白音查乾敖包始於貝子廟第一代活佛巴拉吉爾隆德布時代。其後貝子廟的歷代活佛專祭這個敖包,敖包又稱“腦包”、“額博”,意即“堆子”,原是草原上用石頭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標誌,後來逐漸演變成祭祀山神、路神的象徵物。
詳情
白音查乾敖包的祭敖包活動,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七,現所在地的兩個蘇木三百多牧人前來祭敖包,祭祀的時候敖包上插滿了綠色的柳枝條,枝條上掛著五顏六色的哈達和紙旗。祭祀的方式大致有面祭、酒祭、火祭等。祭敖包的內容是祈求草原風調雨順,家人幸福平安,五畜興旺,祭敖包一般在日出前開始,儀式非常隆重、嚴肅,祭祀時方圓幾十里的牧民坐勒勒車或騎馬前來,主祭人一般由德高望重的喇嘛擔任,其他喇嘛則攏成陣勢,焚香點火,誦經念咒。參加祭祀的牧民則圍繞在三面,祭祀完白音查乾敖包的當天,一般還要到位於該敖包東北方向(約四公里)的寶力格敖包祭祀,祭敖包結束後,牧民們還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比賽,並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祭敖包其實就是一項文體與宗教相結合的活動。
奇觀
白音查乾敖包北麓現有小橋一座,橋下原有溪流,久已乾涸。敖包北側山下是一片儲量豐富的芒硝湖,湖邊鵝卵石下涌動著清涼的優質礦泉水,這一鹼水共生一處的奇觀令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