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庵坐落在廣東省五華縣雙華鎮軍營村天堂山山麓的一塊小盆地中,依山峭立,如在雲端,庵為二進、三開間,左右各一列廂房,呈四合院式布局,用石磚和三合土砌牆,牆體駁落可見石頭、黃泥露出,門前一棵枯萎的桂花樹,樹下設有香壇。據史料記載:白雲庵原為天堂庵,始建於唐代(約公元713年),歷經唐、宋、元、明四個朝代八百多年的風吹雨打,寺院的雕樑畫棟,好些已經坍塌、殘破,寶殿中的如來佛祖、觀音大士、十八羅漢的油漆金身,已經脫落。明朝嘉靖年間,相傳該縣鯉江鄉當時的富戶張九公迷信風水,認為庵址是風水佳地,所以另擇新址重修天堂庵,更名為白雲庵。雖然庵建在高山密林深處,自建成至民國時期,有僧尼數十人。近年來,附近鄉民和善男信女籌集資金,修飾庵堂,立放神位,供遊覽者觀賞。庵內有三副對聯:其一:白雲歸洞口,松鶴契禪心;其二:兔自走,鳥自飛 ,勝似壺中日月;龍可降,虎可伏,漫生世外風雲;其三:大道非霞飧露飲,熊經鳥升,一紀成功栩栩然鳳鸞駕去;此間有澗築風琴,鶯歌猿曲,群仙樂湊飄飄然雞犬雲中。
據五華革命史料記載:東江革命領導人古大存就曾活動於這一帶,還在該庵的佛像下躲過國民黨的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