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居
位於市郊西北2公里景區入口處。在背山靠水的原“蛤蟆潭”處建有一壩,積岩樟溪水為湖。湖水碧綠不見底,湖邊林木幽郁,涼氣透人。溪灘設有帳蓬、傣家吊腳樓,小木屋,遊船,或在蓬中打牌娛樂,或於水上搖櫓駕舟,見青峰倒影,波光粼粼,湖光山色,別有一番賞趣。
自水古橋
從白雲山居向西行約600米,有一座設計別致、古色古香的雙拱式木製廊橋,因位於岩樟溪東畔,白水注人口,故名“白水橋”。橋建於清代,上覆橋亭,風格獨特,佇立古橋,憑欄眺望,兩岸竹木蔥籠,環境幽美,橋下溪水潺潺,溪邊芳草叢生;只見蒼峰翠竹,倒影水底,別開意境。
九潭十八灣
從白水橋向北,沿下樟溪向上行,即為九潭十八灣景點。它流經下樟溪生態溝。此生態溝介於兩山之間,下樟溪中流而過,山高谷深,石奇瀑多,林密泉涼。因水位落差大,水擊石穿,而漸漸形成了九座深潭,即釣月潭、龍門潭和狀如北斗、形似深井的七星井,且碧水縈迴,曲曲折折,使潭潭井井相連,人稱九潭十八灣。九潭十八灣以潭大、深、險稱奇,特別奇異的是這些潭的構造或方或圓或扁,如同人工雕琢一般,漫遊此景,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近年來,白雲岩風景區開發公司又在此峽谷內開發了桃源茶肆、桃源子居、照月躋等新景點。
雙龍飛瀑
位於九潭十八灣的頂端臥龍潭上。這裡懸崖峭壁,雙峙如門,山坡上,溝壑間,自然堆積著各種形狀的奇岩怪石。峰頂藤蔓纏繞,流水
潺潺,經一峭壁落下時,竟吐出兩柱飛瀑,瀉落中間又合二為一。故稱雙龍瀑。因峭壁高達八十米,雙龍飛瀉而下,其巨大衝力使山澗自然形成了臥龍深潭。當日照下,彩虹環繞雙龍玉帶,蔚為壯觀,現飛瀑旁邊山腰已建有吊索橋和觀瀑亭。
雲塢古村
位於白雲瀑的頂端。頂平寬闊,梯田層層,清代古民居下樟村雄踞中央,因其村口上首有千年古樟而得名。村貌古樸如舊,村居錯落有致,民風善良好客,農家菜別有風味,濟公岩栩栩如生,阡陌風光更為獨特。遊客到此還可以到村中古廟欣賞百年野靈芝,到雲塢書院參觀詩書畫展,到皖南事變烈土鄭玉奎故居瞻仰革命先賢的光輝業績。村內的農家客棧別具風格,是遊人休閒好住處。
雲塢書院
位於下樟村上首,系龍泉名士下樟人翁樟清老先生創辦。該建築是從龍泉市內舊城改造時;將兩座明、清古民居整體拆遷,原樣拼裝而成。整座書院採用了北方四合院加江南樓堂的結構模式,系“前廳後堂、左右廂房、樓上樓下、前後大院”的莊園式建築,小青瓦、白粉牆、馬頭牆、封火弄堂組合成一個封閉的莊園,有利於“防盜賊,御外侮,謹閨門,敬子弟”。如今開放年代,體驗一下古人的飲食起居、讀書學習生活,別有一番情趣。書院內布置著琴棋書畫、蘭梅竹菊,充分體現了主人的高雅脫俗之情調。
白雲古蹟
從下樟村向西行約2公里即達白雲岩。史書載:“舊傳宋德佑中,幼主人閩過此,日暮屯兵其上,俾人就溪各負一石為壘,今猶存”。里人稱之古石壘群。山上有白雲庵,宋處士管師復隱居於此。仁宗聞其名,召至不仕,問其何故,對曰:“滿塢白雲耕不盡,一潭明月釣無痕。”現存白雲古廟一座,系清代早期修建。廟座西南朝東北,通面寬19米,通進深26米,呈長方形。縱軸線上依次為前殿、天井,中亭、後殿,天井兩側有廂房。大門為封火山牆式,條石門框額上方磚雕“白雲勝跡”匾額,金柱額枋為雙獅搶球,具有文物研究價值,歷代香火不斷、遊人如織。
雲岩山莊
從白雲岩勝跡下行1.5公里,即達雲岩山莊,系李世年先生投資興建。它依山傍水,有仿古建築亭閣走廊,屋設有茶室、卡拉oK室、棋牌室,建有山門坊,觀音池,依山築有石級,山徑曲折,奇石嶙峋。在山間松林中有佛殿一座,供人參觀、依溪可以漂流,還有兩座吊索橋將兩岩相連,遊人過橋循環一周,信步於叢林喬木小徑上,一番野趣欣然而至。它山不高而秀,林不深而幽,深受遊人喜歡。
石馬生態旅遊民俗文化村
位於下樟村東北3公里的石馬行政村內。距市區12公里,是離市區最近的原始森林。它風光綺麗,林木茂密,各種珍奇動植物很多,系國家水源林保護帶,所形成的石馬溪經白水橋納人岩樟溪,天然落差452米。在這條生態溝里,急流飛瀑,水繞山環,古樹名木隨處可見。到此旅遊,既可領略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特有風光,又可欣賞到石馬村舞龍燈的古老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