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寺[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白雀寺]

白雀寺[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白雀寺]
白雀寺[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白雀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雀寺位於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大清村,占地面積60畝。重建工程於癸巳年農曆十月二十日(2013年11月22日)啟動。主殿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大殿,大殿內供奉1000尊觀音像,主像為20米高觀音菩薩像。

歷史介紹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將南部苗邑封給賁皇 ①作為食邑。賁皇自稱為“苗莊王”,賁皇及其後人便以城邑為姓 ②,在此築城,繁衍生息。

苗莊王一直沒有兒子,只有三個女兒。其中三女兒賢淑良善、憐貧愛民、深得人心,老百姓尊稱她為“三皇姑”,又稱“苗莊”或“妙莊”公主。苗莊王熱衷於擴充疆土,不斷增加賦稅、拉丁抓差、窮兵黷武,弄得田地荒蕪、老百姓怨聲載道。三皇姑多次為民請命,勸莊王罷兵息武。苗莊王不聽勸諫,為了讓三皇姑不再干預戰事,他給三皇姑選定了親事,逼其儘早出嫁。

三皇姑執意抗婚不嫁,情願出家修行。苗莊王見三皇姑如此倔強,惱怒之餘將三皇驅逐出莊王城③。三皇姑來到莊王城外的公善寺修行。在一隻白色孔雀的幫助下,為百姓救苦救難,勸人向善,令當地福澤增長,風調雨順。應百姓請求,公善寺更名為白雀寺④。從此,白雀寺聲名遠揚,香火更盛。

苗莊王得知後,命三皇姑離寺回城。三皇姑斷然相拒,反而再次勸諫父王息兵。三皇姑一再抗旨,令苗莊王惱羞成怒,派兵圍住廟院,並放火燒寺。正當大火熊熊燃燒、寺內僧眾無計可施時,忽然雷雨交加,白色孔雀飛來,隨著三皇姑的心念神奇般的變大,背上三皇姑和寺內的所有僧眾百姓,展翅而去。

三皇姑乘白雀飛去後,苗莊王更加肆無忌憚,但卻屢戰失利、百姓離散、王業將傾。苗莊王氣急之下,背部生出一個人面疔瘡,眼看著醫治無效、命在旦夕。一遊方郎中尋上王宮說:“此瘡必須親生兒女的手眼作藥才可治癒。”苗莊王聽聞後,急令身邊的兩個女兒獻出手眼。兩個女兒皆不答應,並藏匿不見。苗莊王病體沉重,政令難行,也無可奈何。

不久,苗莊王夢中見到三皇姑修行於蒼岩山上。三皇姑說只要父王罷兵息武,願獻出手眼為父王治疾。苗莊王醒來,立派下臣到蒼岩山去請三皇姑返城。下臣們來到修行地不見三皇姑,只見香案上擺放一托盤,盤內盛放著三皇姑的手眼以及她勸父王息武向善的書諫。下臣們只好將之取回而歸。喝完以三皇姑手眼為引的藥,苗莊王后背的疔瘡很快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此後,苗莊王下令罷兵息武,勤政安民,百姓們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自己也開始吃齋念佛。

當地百姓感念三皇姑的恩情,塑三皇姑像供奉。因三皇姑捨去手眼、為民請命,所以,人們將三皇姑像塑成多手多眼佛像,又稱“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曾經被苗莊王火燒的白雀寺,因有三皇姑在此修行以及乘白雀飛去的故事,由此被視為觀音菩薩修行傳說的起源之地。

注釋:

① 《春秋左氏傳》之《蔡聲子論晉用楚材·襄公二十六年》中記載:“伯賁之子賁皇奔晉。晉人與之苗。”譯文:(楚國令尹)伯賁的兒子賁皇逃亡到晉國。晉國國君把苗地封給他。

② 獲嘉縣誌中《獲嘉姓氏》記錄: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伯賁的令尹,因犯罪被殺,其子賁皇逃亡到晉國,晉國國君便把南部苗邑封給賁皇作食邑。賁皇自稱“苗莊王”,賁皇及其後人便以城邑為姓。

從歷史地域而言,春秋時,現在的獲嘉縣境正是屬於晉國的南部地區。“齊州故城”遺址,前身正是“苗莊王城”。

和苗莊王城有關的古蹟有三處。苗莊王冢,在古城東北三公里處,該冢多次被盜,但遺址尚存。白雀寺,地址在古城東北的大清村,據口碑稱,苗莊王的三女兒曾在此出家,現寺已不存。香山寺,地址在緊靠苗莊王冢之南,據口碑稱是為紀念苗莊王的三女兒(三皇姑)於元代所建,文革被毀,今又重建。

“苗莊王”的後裔,是苗姓起源的其中一支。

③ 春秋時期的莊王城,到了南北朝時期,成為了齊州的州城,又稱齊州古城。齊州古城遺址距今約1500年左右,位於獲嘉縣城西南25里處。至今,當地百姓仍稱之為莊王城,莊王城遺址東西南北四門清晰可見,古城牆約有3000餘米,連綿不斷,城牆夯土層中繩紋磚瓦、古陶片等文物隨處可見,現存遺址為河南省重點保護文物。

④ 白雀寺遺址出土有公善寺殘碑一塊、灰坑、繩紋磚瓦、陶片、瓷片、陶製祭器、石佛浮雕等。後人把出土石佛浮雕供奉在再建寺內,因此又稱石佛寺。現在石佛寺和石佛浮雕均被列為省級保護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