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白隼
拉丁學名:Falco gyrfalco
英文名:gyrfalcon
學名:矛隼(Falco rusticolus)
同物異名:Falco rusticolus Linnaeus, 1758
Falco Gyrfalco Linnaeus, 1758
Falco Gyrfalco Linnaeus, 1758
目:隼形
科:目隼科
別名:白隼、巨隼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分類:鳥綱、隼形目、隼科、隼屬
名字由來

矛隼(Gyrfalcon)體長56~61厘米,體重1310~2100克,屬於中型猛禽,也是體型較大的隼類,羽色變化較大,有暗色型、灰色型。在冰島少數冰天雪地的高寒地區,矛隼為了適應環境還會出現遍體潔白的個體,因此又叫白隼。
外型特徵

羽色變化較大,有暗色型、白色型和灰色型,冰島的國鳥。暗色型的頭部為白色,頭頂具有粗著的暗色縱紋,與游隼及獵隼的區別在色彩較淺,上體灰褐色到暗石板褐色,具有白色橫斑和斑點,尾羽白色,具褐色或石板色橫斑,飛羽石板褐色,具斷裂的白色橫斑,下體白色,具暗色橫斑,但比阿爾泰隼的斑紋較為稀疏。
白色型的體羽主要為白色,背部和翅膀上具褐色斑點。灰色型的羽色則介於上述兩類色型之間。虹膜淡褐色,嘴鉛灰色,蠟膜黃褐色,跗跖和趾為暗黃褐色,爪黑色。第二枚初級飛羽最長,第一與第三枚飛羽幾等長。
分布

白隼(矛隼)矛隼分布於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生活區域約1000萬平方公里,現存數量約1~10萬隻,在我國見於黑龍江、遼寧瓦房店和新疆喀什等地,極其罕見,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叫聲

告警叫聲為帶鼻音的責罵聲gehe-gehe-gehe...比游隼叫聲更加拖長。
棲息

白隼(矛隼)棲息於寒溫帶的森林地區
捕食

主要以野鴨、海鷗、雷鳥、松雞、岩鴿等各種鳥類為食,也捕食中小型哺乳動物,還可以對付鹿這樣的大型食草動物,捕獵時飛行的速度非常快,矛隼的名字就源於飛行中的它像擲出的矛槍一樣迅疾無倫。捕捉岩鴿等獵物時,雄鳥和雌鳥可以進行巧妙的配合,由雌鳥突然飛進岩鴿棲息的洞穴中,將它們驅趕出來,雄鳥則在洞外等候,進行捕殺。
習性

白隼(矛隼)棲息於岩石海岸、開闊的岩石山地、沿海島嶼、臨近海岸的河谷和森林苔原地帶,堪稱是北國世界的空中霸王,但很怕熱。常在低空進行迅速的直線飛行,發現獵物後則將兩翅一收,突然急速俯衝而下,就象投射出去的一支飛鏢,徑直地沖向獵物。
繁殖

白隼(矛隼)的繁殖期為每年5~7月。巢建在懸崖上,有的時候也會占用其它大型鳥類的巢。雌鳥每窩產卵3~4枚,偶爾有少至2枚和多至7枚的情況,卵重70克左右,顏色為褐色或赭色,具有暗褐色或紅褐色斑點。孵卵工作通常由雌鳥承擔,雄鳥偶爾也參與,孵化期為28~29天。雛鳥大約46~49天后才能離巢。在繁殖期間親鳥雌不離雄,雄不離雌,經常合作捕獲獵物,這樣提高了捕獵的成功率,有助於幼鳥的成活和健康,幼雛2~3歲左右性成熟,壽命約25年。
特點

白隼(矛隼)最大的特點是極其善於擒拿天鵝,它先扶搖直上鑽入萬米雲霄(天鵝是飛得最高的鳥,30公斤的體重看似笨拙,但是它一般不會低於萬米飛行),然後占據制高點調準角度撲向天鵝的頭部,騎在天鵝脖子上控制住方向和角度使天鵝迫降,這樣比它大十幾倍的天鵝就任它宰割了。
價值

白隼(矛隼)矛隼是價值連城的猛禽。早在唐代,海東青就已是滿族先世朝奉中原王朝的名貴貢品。在金元時期甚至有這樣的規定:凡觸犯刑律而被放逐到遼東的罪犯,誰能捕捉到海東青呈獻上來,即可贖罪,傳驛而釋。到了清代,一隻海東青竟值30兩白銀(相當於中庸之才半世的收入),可見其何等珍貴。
文化

矛隼因為體態雄偉、羽色奇特,在遼、金和清朝時,被北方的古代帝王用於狩獵,視為珍禽,稱為“海東青”。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在北京南郊校場閱兵,當他看見臂架海東青的御林軍從身邊颯爽走過的時候,不覺龍顏大悅,詩興大發,遂口占一詩讚美海東青,其中有“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性秉金靈含火德,異材上映瑤光墾。”的詩句。不僅宣揚了武德,激勵軍勇,更誇耀了海東青性情剛毅而激猛,其品質之優秀可與天上的星星相輝映,其力之大,加千鉤擊石,其翔速之快,如閃電雷鳴。由此可見矛隼在古代帝王眼中的地位,非比尋常。
矛隼:冰島國鳥,冰島有白色型矛隼,數量極少,非常珍貴。
北極的隼科(Falconidae)猛禽

北極的隼科(Falconidae)猛禽,世界上最大的隼(falcon),學名Falco rusticolus。體長達60公分(2呎)。除中亞高原的孤立種群外,只在極地繁殖。冬季缺乏食物時可飛到低緯度地方。羽色從純白綴以黑色條紋到暗灰色具橫斑。腿上長滿羽毛。白隼靠近地面飛翔,以獵食苔原和海濱的野兔等齧齒類和鳥類。唯一的天敵是游隼。在傳統的鷹獵中白隼是鳥中之王。
這些獵隼在中國北方也有棲息,但非常罕見,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自古以來白隼就是獵鷹中的珍禽,有種論點是這種隼就是傳說中的海冬青,康熙曾有詩云:“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
性秉金靈含火德,異材上映瑤光墾。”野生的白隼脾氣很大,挑嘴不說還淨愛叼人,當然從雛鳥開始餵起的那另算,鷹隼都是晚成鳥,從小馴起的話通人性不難。
美譽


白隼是一種北極鳥,異常珍貴。1903年,冰島曾將一隻銀白色的隼鑲嵌在國徽上作為本民族的標誌。
圖片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