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簡介
病名。四肢關節走痛,痛不可忍,不得屈伸的疾患。簡稱白虎歷節、歷節。又名痛風。
文獻資料
《丹溪心法》:“痛風,四肢百節走痛是也。他方謂之白虎歷節風證。”《張氏醫通•痿痹門》:“按痛風一證,……《金匱》名曰歷節,後世更名白虎歷節。”詳見痛風、歷節風條 “痛風”--病名。中醫文獻早有記載,該病屬痹證範疇,又稱白虎歷節,亦有認為屬痛痹或風痹。西醫“痛風”是指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尿酸過高並沉積於關節,軟組織、骨骼、腎臟等處所致的疾病。
危害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將2000年—2010年定為骨和關節的10年,足以證明風濕病已被全世界關注。”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的主任委員王承德教授接受採訪時說到,“類風濕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風濕病之一,病情頑固難愈,中醫藥防治該病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療效好、副作用小、方法簡便易行,挽救了不少病人。”
王教授告訴記者,古代的中醫師把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關)稱為“白虎歷節”,歷節,就是“遍歷全身關節”的意思。當風濕發作時,疼痛劇烈,累及全身關節,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樣,疼得難以忍受。很多患者都有親身的體驗。
王教授還談到,疼痛僅僅是類風關造成的危害之一,國際上有人描述類風關等風濕性疾病的危害時,稱之為五“D”,即死亡(death)、殘廢(disability)、痛苦(discomfort)、經濟損失(dollcost)、藥物中毒(drugtoxicity)。“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很多人的關節出現變形、強直和畸形,甚至落下殘疾,失去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這個代價相當巨大。”王教授不無惋惜地說道。
四種證候
利用望聞問切四診,一般將類風濕分為如下4種證候:
濕熱阻絡證候,常見於疾病的早期和活動期,以關節發紅、發熱、腫脹、疼痛,體溫升高,舌紅苔黃為特點。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化濕通絡”,代表方劑有宣痹湯和 木防己湯。寒濕阻絡證候,常見於疾病的緩解期和中晚期,這時關節發涼,患者怕冷,舌淡苔白,病情在陰天和下雨天加重。治療原則以“散寒溫經,化濕通絡”為主。可以選擇溫經散寒的中藥,代表方劑有 烏頭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等。
淤血阻絡證候,以關節的疼痛變形為主,舌質發暗,脈澀,女性還表現為月經血結塊、顏色發黑等。治療原則是“活血化淤、散風通絡”。代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身痛逐淤湯等。
肝腎不足和氣血虧虛證候,關節疼痛,伴有腰膝酸軟、疲乏無力、面色萎黃等,治療原則是“補益氣血、養肝益腎、祛風通絡”,代表方劑有獨活寄生湯、蠲(讀juan,意為“去除”)痹湯。
一般來說,病人或者表現為單純的一種證候,或者表現出多種證候,而以某個證候為主。
中藥配方
蠲痛藥酒
【配方】生川烏30克,黑豆(炒熟)100克,全蠍10克,乾地龍、尋骨風各15克,蜈蚣3條,麝香1.5克
【製法】將川烏、尋骨風切碎,全蠍、地龍、蜈蚣、麝香研為細末,待用。再將黑豆炒香,置容器中,加入白酒,隨後加入余藥,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除濕、搜風通絡。
【主治】諸風歷節疼痛及手下側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日服2~3次。
【附記】筆者家傳秘方。多年使用,確有卓效。本方用於慢性關節炎、腰腿痛、筋骨痛等痹痛證,效果亦佳。.孕婦忌服。
松枝酒
【配方】松節、桑枝、桑寄生、鉤藤、川續斷、天麻、金毛狗脊各30克, 烏梢蛇75克, 秦艽、青木香、海風藤、五加皮、菊花各30克,蜈蚣5條,狗腔骨100克,白酒5000毫升。
【製法】將前14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取浸液;另將狗腔骨加水1500毫升,用文火煎至500毫升,入浸液中,混勻,密封,靜置3日後,即可服用。
【功用】祛風散寒、搜風通絡。
【主治】白虎歷節風、走注疼痛,或如蟲行、諸般風氣。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記】本方系筆者根據《醫學心悟》松枝酒去虎骨加狗腔骨、烏梢蛇、蜈蚣而成。
攝風酒
【配方】尋風藤、三角尖(石上生者佳)、青風藤根、石薛荔各30克,五加皮、生薑各45克,烏藥、石捕葉、蒼朮、川續斷、羌活、防風、蘇木、甘草節各15克,骨碎補、當歸、乳香各10克,青木香、北細辛、南木香各7.5克,川牛膝12克,大川烏6克,威靈仙30克,烏梢蛇50克,狗脛骨100克,自酒2500毫升。
【製法】將前24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仍以鍋盛水,將容器置於鍋內,用慢火自辰時煮至午時,取出候冷;另將狗髒骨加水1500毫升,用文火煎至500毫升,兌入容器中,密封、靜置3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祛濕、理氣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自虎歷節風及諸般風濕,流注四肢、大腿、鶴膝一切風痰,四肢拘攣、不能坐立、凡是骨節去處,皆盡浮腫、夜痛號哭。
【用法】口服。不拘時,隨意溫服,常令酒氣相續。
【附記】本方系筆者根漉《世醫得效方》攝風酒去虎骨加狗股骨、烏梢蛇而成。夏日隨制隨用。
楓寄生酒
【配方】楓寄生60克,白酒500毫升。
【製法】將上藥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即可取用。
【功用】追風解攣。
【主治】癱瘓拘急、白虎歷節風積年久治無效、痛不可耐者。
【用法】口服。隨時溫飲,微醉為度。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驗之臨床,確有良效。楓寄生即楓樹上之風木藤、年久結成連珠傀儡者即是。
車前草酒(二)
【配方】車前草(連根)7棵,蔥白(連須)7棵,大棗7枚,白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3味洗淨,切碎,晾乾,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至250毫升,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利水清熱、通陽解毒。
【主治】濕 氣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25~5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本草綱目》。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徐長卿酒
【配方】徐長卿、金果欖各30克,杜仲15克,黃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黃酒,密封,浸泡15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
【主治】風濕腰痛、關節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陝甘寧青中草藥選》。臨床驗證效佳。
腰痛酒(一)
【配方】杜仲15克,破故紙、蒼朮、鹿角霜各9克,白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4味研成粗粉,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腎散寒、祛風利濕。
【主治】風濕腰痛、延年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中藥製劑彙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核桃 全蠍酒
【配方】核桃仁9克,全蠍2隻,黃酒150毫升。
【製法】將上藥焙黃研末,加黃酒煎沸10分鐘,會渣,待溫,即成。
【功用】補腎壯腰、通利水道。
【主治】腰部困痛、小便淋瀝不禁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7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驗之臨床多效。
杜仲加皮酒
【配方】杜仲、五加皮各50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濕、強筋骨。
【主治】風濕腰痛、風寒濕痹、腰腿酸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目《民間百病良方》。驗之臨床,確有艮效。
苡仁 防風酒
【配方】薏苡仁、杜仲各45克,防風、牛膝、桂心、乾生地、獨活各30克,黑豆(炒香)75克,當歸、川芍、丹參、制附子各15克,酸棗仁5克,白酒1800毫升。
【製法】將前13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肝益腎、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主治】腰痛,或連及膝腳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飯前溫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一方去杜仲,余同上。驗之臨床,堅持服用,常收良效。
地黃克活酒
【配方】生地黃汁250毫升,羌活60克,獨活30克,五加皮45克,黑豆(炒香)250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前二活、五加皮搗碎,與黑豆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蓋好;以文火煎沸,再兌入生地汁,煮沸後,待冷,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散風祛濕、養血涼血。
【主治】腰痛強直、難以俯仰。
【用法】口服。不拘時,適量飲服,或每次服30~5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驗之臨床多效。
牛芳酒
【配方】牛蒡子(微炒)75克,茵芋9克,白茯苓250克,牛膝25克,側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各50克,大豆(炒香)200克,川椒50克,大麻子100克,白酒2000毫升。
【製法】將前9味搗碎,入布袋,置瓷瓶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濕散寒、止痛除煩。
【主治】風濕氣、著於腰間疼痛、坐臥不安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川烏杜仲酒
【配方】杜仲、羌活、制附子、萆解、五加皮、川續斷。防風各40克,制川烏、地骨皮、肉桂、川芎、秦文、石斛、桔梗各30克,炮姜、炙甘草、括簍根各20克,川椒15克,細辛25克,白酒2000毫升。
【製法】將前19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腎壯陽、強腰止痛。
【主治】腎虛腰痛、風寒腰痛、墜傷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驗之臨床,常收良效。
熟地杜仲酒
【配方】炙杜仲、炮姜、熟地、草解、羌活、川椒、制附子、肉桂、 川穹、制烏頭、秦文、細辛、川續斷、 括簍根各30克,五加皮、石斛各50克,地骨皮、桔梗(炒)、炙甘草、防風各25克,白酒2000毫升。
【製法】將前20味細斛,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腎陽、祛風濕、舒筋壯腰。
【主治】腰部疼痛、沉重、不得俯仰。
【用法】口服。不拘時,每次服10毫升,常令有酒氣相續為妙。
【附記】引自《臨床驗方集》。驗之臨床多效。
黃茂杜仲酒(二)
【配方】黃茂、桂心、制附子、山英肉、石捕葉、自茫警各30克,杜仲、草解、防風各45克,牛膝、石搬、肉放蓉各60克,白酒750毫升。
【製法】將前12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補腎陽、強腰舒筋、祛風利濕。
【主治】腎陽虛損腰痛,或腰膝冷痛、氣怯神疲、陽展、滑精等。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腰痛酒(二)
【配方】珍珠母60克,杜仲50克,紅糖30克,黃酒750毫升。
【製法】將前2味加工使碎,置容器中,加水適量,置文火上煮約30分鐘,取下待冷,加入黃酒和紅糖,攪勻,密封,每日振搖數下,浸泡14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腎養血、舒筋壯腰。
【主治】腰部酸痛、體倦乏力、虛勞贏瘦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5毫升,日服2~3次。
【附記】筆者經驗方。偏腎陽虛,加肉改蓉50克,改用白酒浸藥。
杜仲酒(二)
【配方】杜仲240克,丹參240克,川穹150克,白酒3000毫升。
【製法】將前3昧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化瘀、補腎壯腰。
【主治】血瘀為主,兼有腎虛腰痛,其特點是腰疼而酸,疼痛部位固定,夜間加重, 或有外傷史,者有瘀點等。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3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經心錄》。一方腎虛寒加桂心120克,細辛60克,治腰卒然痛。余同上。忌生薑、生菜。
蛤蚧參茸酒
【配方】蛤蚧(去頭足)1對,人參30克,鹿茸6克,巴戟天、桑嫖峭各20克,肉叢蓉30克,白酒2000毫升。
【製法】將前6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搖1次,浸泡14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元氣、壯腎陽、益精血、強腰膝。
【主治】腎虛腰痛、腰腿痛、神疲食少、氣短喘促、失眠健忘、心悸征忡、夢遺滑精,下肢乏力,宮寒腹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臨床驗方集》。本藥酒主治範圍廣,凡腎虛所致的上述各病症,用之皆有良效。
勞工酒方
【配方】炮牙皂、肉桂、天雄、生牡蠣、砂仁、吳茱萸、紫苑、款冬花、胡椒、蘇木、川續斷、茯苓、制草烏、紅花、細辛、 炙龜板、桑寄生各6克,黨參、厚朴、乾薑、廣木香、龍骨、公丁香、炒遠志、藁本、炒杜仲、法半夏、生地、當歸、白朮、黃芪、樟腦、薄荷各12克,生薑、紅棗、白芍、桂校各30一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炙甘草18克,制川烏3克,川穹15克,白酒5000毫升。
【製法】將前42味加工使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振搖1次,浸泡1個月後,過濾去渣,貯瓶備用。
【功用】補氣血、祛風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凡因體力勞動過度、腰肌勞損、腰脊酸痛;或勞力後四肢酸痛;或勞力時冒雨受寒濕、頭痛如裹、肢體骨節酸痛。亦治風寒咳嗽和風寒濕之邪所引起的慢性關節痛等症。
【用法】口服。成人每晚服15~30毫升,分數十口緩緩欽下。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膏散療法》。驗之臨床,確有良效。脅痛
佛手露酒
【配方】佛手120克,五加皮30克,木瓜12克,小山桅,廣陳皮各15克,高良委、砂仁、肉桂各9克,當歸18克,青皮12克,木香、公丁香各6克,白酒10千克,冰糖1500克。
【製法】將前12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用文火加熱30分鐘,過濾去渣,加入冰糖,待溶化後,貯瓶備用。
【功用】疏肝理氣、和牌溫胃。
【主治】肝鬱氣滯、脾胃不和、胸脅滿門心煩、氣逆欲嘔、食欲不振、胃院脹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早、中各服1次。
【附記】引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驗之臨床,堅持服用,確有良效;孕婦忌服。
香附歸芍酒
【配方】柴坍6克,制香附30克,當歸15克, 赤芍、川紅花各9克,川穹、 炙甘草各6克,低度白酒250毫升或黃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7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或隔水煮沸後,靜置1宿後即可。
【功用】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主治】脅痛,兼治胸脅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黃酒倍量),日服2次。
【附記】筆者經驗方。胸脅痛加積殼9克。
良附酒
【配方】高良姜(寒凝者倍量)、制香附(氣滯者信量)各50克,延胡索20克,白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脅痛、兼治胃脘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筆者祖傳秘方。
吳萸 桃仁酒
【配方】吳榮萸、桃仁各9克,蔥白3根、白酒80毫升。
【製法】將吳萸炒焦,桃仁去皮尖,共研細末,蔥白偎熱,入 白酒煎5~10分鐘,去渣,即成。
【功用】溫通血脈。
【主治】肝脾不和、脅肋疼痛難忍等。
【用法】口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驗之臨床,常收良效。
海桐皮酒(四)
【配方】海桐皮、牛膝、五加皮、獨活、防風、杜仲(炒)、機殼各60克,生地黃75克,白朮、薏苡仁各30克,白酒1500毫升。
【製法】將前10味細坐,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除濕、補腎壯骨。
【主治】濕痹。手足痿軟、筋脈攣急、 肢節痛無力、不能行走。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3夜l服,常令酒氣熏熏,百日步履如故。
【附記】引自《普濟方》。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杜仲獨活酒
【配方】杜仲50克,仙靈脾20克,獨活、懷牛膝、制附子各25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前5味搗成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搖數下,浸泡14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補肝腎、強壯筋骨。祛風除濕。
【主治】足膝無力、筋骨疲軟、脘腹冷痛,以及周身骨節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秦茺酒(三)
【配方】秦艽、牛膝、制附子、桂心、五加皮、天門冬各90克,巴戟天、杜仲、石捕、細辛各60克,獨活150克,薏苡仁30克,白酒2000毫升。
【製法】將前12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除濕、溫補肝腎、強壯筋骨。
【主治】四肢風、手臂不收、髀腳疼弱,或有拘急攣縮、屈指偏枯、痿辟不仁、頑痹者悉主之。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30毫升,漸加至50~60毫升,日3夜1服,常令酒氣相續,勿醉。
【附記】引自≤備急千金要方》。驗之臨床,常收良效。
枸杞根酒
【配方】枸杞根250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上藥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舒筋柔肝。
【主治】腳膝痿弱、體內久積風毒、肩膊胸背疼痛、婦女產後頭暈目眩。
【用法】口服。不拘時,每次溫服15毫升,漸加至20毫升。酒盡後再添酒,味薄即止。
【附記】引自《百病 中醫藥酒療法》。驗之臨床,堅持服用,常收良效。
當歸酒(三)
【配方】為舊100克,雞血藤50克,川紅花5克,白酒豆500毫升。
【製法】將前2味切碎,與紅花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4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通絡。
【主治】筋骨瘦弱、疼痛及婦女月經不調。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5萬毫升,日服2次。
【附記】筆者經驗方。
黃芪酒(五)
【配方】黃芪、烏頭、附子、乾薑、秦艽、蜀椒、川穹、獨活、白朮、牛膝、肉蓯蓉、細辛、甘草各90克,葛根、當歸、石窟蒲各75克,山茱萸、桂心、鍾乳、柏子仁、天雄、石斛、防風各60克,大黃、石楠各30克,白酒4000毫升。
【製法】將前25味細坐,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祛風濕、補肝腎、和血脈、壯筋骨。
【主治】風虛腳疼、瘦弱氣悶、不能收攝。
【用法】口服。每次初服10毫升,不知可漸加至5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備急千金要方》。驗之臨床,堅持服用,效果甚佳。用治痹證,效果亦佳。
菖蒲酒(一)
【配方】石菖蒲100克,杜仲30克,牛膝20克,白酒1500毫升。
【製法】將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通血脈、調榮衛、壯筋骨。
【主治】 三十六風十二痹、骨痿。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20毫升,日服3次。其藥渣,曬乾研細末,每用酒送服3克尤妙。
【附記】筆者祖傳秘方。《本草綱目》治此症用一味 菖蒲浸酒服之。後世據此化裁使用,錄供參考:①石菖蒲5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日後即可服用。每服20~30毫升,日服2~3次。余同上。②菖蒲1000克、酒麴適量。將菖蒲入鍋內加水5000毫升煎至3500毫升,出鍋待冷,投酒麴(壓細)入汁內攪勻,入壇內密封,保溫,令發酵,10日後可服用。每服20~30毫升,日服2~3次。亦可視酒量酌飲,余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