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野大豆

白花野大豆

花白野大豆是豆科植物,在我國分布廣泛,種植歷史悠久,是常見作物,主要生長我國北方。

基本信息

簡介

基本概況

花白野大豆花白野大豆

生長狀況: 一年生纏繞草本

中文名:白花野大豆(GlycinesojaSieb.etZ.)

科屬: 豆科大豆屬

基本形態

長1-4米。莖、小枝纖細,全體疏被褐色長硬毛。葉具3小葉,長可達14厘米;托葉卵狀披針形,急尖,被黃色柔毛。頂生小葉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6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銳尖至鈍圓,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均被絹狀的糙伏毛,側生小葉斜卵狀披針形。總狀花序通常短,稀長可達13厘米;花小,長約5毫米;花梗密生黃色長硬毛;苞片披針形;花萼鍾狀,密生長毛,裂片5,三角狀披針形,先端銳尖;花冠淡紅紫色或白色,旗瓣近圓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斜倒卵形,有明顯的耳,龍骨瓣比旗瓣及翼瓣短小,密被長毛;花柱短而向一側彎曲。莢果長圓形,稍彎,兩側稍扁,長17-23毫米,寬4-5毫米,密被長硬毛,種子間稍縊縮,乾時易裂;種子2-3顆,橢圓形,稍扁,長2.5-4毫米,寬1.8-2.5毫米,褐色至黑色

花期

花白野大豆花白野大豆

7-8月

果期

8-10月


地理分布及歷史記載

目前所知野大豆在我國的地埋分布區域是:自內蒙占的烏盟什灘至黑龍江及吉林的春化,西北自甘肅的景泰至西南西藏東南部的察隅經雲南、貴州,南至廣西中部的象州、廣東北部的連縣延至東南台灣省。原蘇聯的遠東地區、朝鮮和日本亦有分布。種的分布中心及分化中心顯然是在我國,尤其是在東北一帶。爾雅記載有“戎菽謂之荏菽”,管子載“山戎出荏菽,布之天下。”正說明栽培種可能源於“山戎”一帶。除新疆、青海和海南外,遍布全國。生於海拔150-2650米潮濕的田邊、園邊、溝旁、河岸、湖邊、沼澤、草甸、沿海和島嶼向陽的矮灌木叢或蘆葦叢中,稀見於沿河岸疏林下

用途

全株為家畜喜食的飼料,可栽作牧草、綠肥和水土保持植物。莖皮纖維可織麻袋。種子含蛋白質30-45%,油脂18-22%,供食用、制醬、醬油和豆腐等,又可榨油,油粕是優良飼料和肥料。全草還可藥用,有補氣血、強壯、利尿等功效,主治盜汗、肝火、目疾、黃疸、小兒疳疾。曾自莖葉中分離出一種對所有血型有凝集作用的植物血朊凝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