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滇白櫟、野檳榔
介紹
常綠喬木,高5-10(-20)米;小枝密生灰黃色細絨毛。葉長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7-14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全緣,下面密生灰白色細柔毛,側脈9-12對;葉柄長8-20毫米。雌花序長10-15厘米,有時基部有少數簇生的雄花。果序長10-20厘米,果密集。殼斗扁球形,包圍堅果2/3-3/4,直徑1-1.5厘米,高0.5-1厘米;苞片三角形,和殼斗貼生,頂端和殼斗分離;堅果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1.6厘米,長0.9-1.5厘米,頂端隆起或略下陷,有灰黃色細柔毛,基部和殼斗癒合,癒合面呈鍋狀隆起,為果長度的1/4。 分布於雲南、貴州和四川。生於海拔1300—3500米的山坡溫、濕密林中。
來源
殼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藥。
生境分布
性味歸經
微苦、澀,溫。
功能主治
順氣消食,健胃殺蟲。主治食積腹脹,蟲積不化。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
資料來源
http://zhongyi.yiwangtong.com/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