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魚

白水魚

學名翹嘴紅鮊,也有叫“太湖白魚”、“白參”、“參條子”、“翹頭參”等,為淡水魚的名貴品種, 主產太湖、巢湖流域及上海青浦朱家角澱山湖等地,尤以太湖產最為珍貴,是太湖名貴魚類。《吳郡志》載:“白魚出太湖者勝,民得采之,隋時入貢洛陽”,當時白魚已作為貢品上貢皇庭。與太湖銀魚、白蝦一起俗稱“太湖三白”。 白水魚體狹長側扁,細骨細鱗,銀光閃爍,是食肉性經濟魚類之一。目前尚未養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撈。白魚肉質細嫩,鱗下脂肪多,酷似鰣魚。

基本信息

概述

學名翹嘴紅鮊,也有叫“太湖白魚”、“白參”、“參條子”、“翹頭參”等,為淡水魚的名貴品種, 主產巢湖流域、太湖及上海青浦朱家角澱山湖。白水魚體狹長側扁,細骨細鱗,銀光閃爍,是食肉性經濟魚類之一。目前尚未養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撈。白魚肉質細嫩,鱗下脂肪多,酷似鰣魚,是太湖名貴魚類。《吳郡志》載:“白魚出太湖者勝,民得采之,隋時入貢洛陽”,當時白魚已作為貢品上貢皇庭。與太湖銀魚、白蝦一起俗稱“太湖三白”。

白魚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長,以小魚蝦為食,是太湖自繁殖魚類,一年四季均可捕獲,在六.七月生殖產卵期捕撈產量最高。《吳郡志》有“吳人以芒種日謂之入霉,梅後十五日謂之入時。白魚至是盛出。謂之時裏白”。解放後,對白魚資源進行保護,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

白水魚肉質鮮嫩,味道鮮美,多刺,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蛋白質的含量15~20%,屬優質蛋白質,魚肉肌纖維較短,蛋白質組織結構鬆軟,水分含量多,肉質鮮嫩,容易消化吸收,消化率達87——98%。

傳說

1300多年前,太湖白魚就被老百姓夸為無錫第一魚。太湖白魚又稱太湖銀刀,相傳這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蘇州太湖漁民張三帶領一幫人與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帶激戰,有次還攻入蘇州城。一次,張三在湖上與清兵作戰時,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劇痛,彎腰從湖中拾起一把銀刀,向清兵殺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給鎮住了,紛紛落荒而逃。張三再一瞧手中,原來是一條銀光閃爍的白魚,這樣‘銀刀’這個名字就叫開了。”

清蒸白水魚

白水魚 白水魚

一般白水魚清蒸分大小兩種,前者當在兩斤以上,為上品。先將魚對剖,斬頭去尾取中段一塊,用布擦乾(別用水洗),噴上白酒(過去許多人喜用汾酒,味香),再用鹽擦滿全身,加入薑片,暴醃至少3小時以上。等魚肉中滲出大量的水後,潷去水,將魚放入盤中上籠大火蒸8分鐘。蔥切段再切花,放在魚身上,淋上熱油即可。 如用網油包蒸,口感更嫩更鮮,最後也不必淋熱油。蒸好的魚,肉質有彈性,在鮮中增加了香味,與整條蒸的小白水魚相比,後者肉質酥爛,有天壤之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