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寺[北京]

白水寺[北京]

白水寺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城關街道西北12里處的歇息崗,原名白水興隆寺,寺前有白水山溪淌過,俗名大佛寺,建寺年代不祥。明成化元年重修。現今存無梁殿和三尊石雕像。寺內石佛是北京保存最大的石佛像。白水寺為房山著名的寺院,明清兩代白水寺冠以“白水異漿”,列入房山八景。

基本信息

寺院介紹

白水寺白水寺

白水寺為房山著名的寺院,明清兩代白水寺冠以“白水異漿”,列入房山八景。寺內石佛是北京保存最大的石佛像。舊時每年正月十五日有廟會。

寺前有白水山溪淌過,故稱白水興隆寺,簡稱白水寺。

寺內供奉三尊石雕巨佛,故有俗稱大佛寺。白水寺創建年代不詳,現僅存石閣、石佛、石塔。

北京大學宿白教授等專家學者判斷,石佛為元代雕刻,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白水寺石佛是北京地區最大的石佛,是研究北京佛教文化與佛教造像的重要實物。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結構

白水寺白水寺

無梁殿坐北朝南,重檐四阿頂,磚石結構,平面呈正方形,彎廬頂,中央雕龍頭藻井。殿內有三尊花崗岩石站像,中為釋迦佛,高5.8米。

螺髻,無高肉髻;面部豐圓,兩耳垂肩,身著袈裟,兩手持印,微露足尖,腳踏橢圓形蓮座。兩旁二脅侍,左阿難,右迦葉。前者雙手合十,後者合撐彎指,均兩耳垂肩,身著迦裟,亦路橢圓形蓮座。

三尊石站像衣紋流暢,雕法古樸;但明代重修時均覆以泥皮彩繪,今大部剝落,方顯出雕像原貌,是北京較大型的石雕像。

白水寺由於年久失修,僅存無梁殿l座和3尊石雕佛像。大殿坐北朝南,重檐房殿頂,磚石結構。殿內有3尊花崗岩石雕站像,中為釋迦牟尼,高5.8米,與臥佛寺大銅佛不相上下,螺發,無高肉髻,兩耳垂肩,身著袈裟,腳踏橢圓形蓮花座。兩旁為阿難、伽葉二協侍。白水寺石佛是北京保存最大的石佛像。

周邊景點

白水寺白水寺
白水寺森林公園位於本區腹地,為西虎嶺山地的一部分。該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18——208米,自然落差90米,平均比降22.5%。西北——東南向長900米,東北——西南向寬400米,呈倒置的蚌殼形,總面積840畝。

白水寺石閣為明萬曆年間長緣重修時所建,它是一座花崗岩構築的仿亭閣式無梁建築。依山面水,靈秀如畫。石閣南向,平面呈正方形,其外觀為兩重方閣。閣門南開,兩側開兩洞對稱的卷形石牖,石牖恰與閣內釋迦石佛頭頂齊。光線從三個不同方向透進閣內,三尊巨大的石佛輪廓清晰。卷形門牖的設定,既突出了佛寺建築的特徵,又增添了建築的裝飾性,同時獲得了理想的採光效果,可謂匠心獨具。

白水寺石閣內,三尊石佛背北向南,合掌垂目,立於盤形石雕蓮花座上。石佛以花崗岩雕制而成。中間為釋迦牟尼,左為阿難,右為伽葉。釋迦牟尼高5.8米,阿難、伽葉略矮一些。佛像面部豐滿圓潤,神態安詳莊重。石佛線條清晰,衣紋流暢,造型古樸,是石雕藝術的珍品。

優美傳說

白水井

白水寺白水寺
相傳劉秀敗歸獅子山頂,人困馬乏,舌乾口渴,尋井飲水,水黑難飲,正值劉秀為難時,一條青龍脫龍而飛,井水由黑變白,劉秀人馬飲個痛快,後人故稱“白水井”。

滾河劍潭

相傳劉秀兵敗滾河岸邊,後有莽兵追趕,劉秀淌水,擲劍水中,淺淺河水即成深潭,從而擋住追兵。

飲馬池

相傳劉秀兵屯獅子山,一日找水飲馬,忽然岩石下湧出清泉,供馬飲用,至今池水清澈見底。

王莽廟

相傳王莽兵馬追趕劉秀,被滾河擋住,只得望河興嘆,後人在河邊修一小廟,稱“王莽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