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橋路社區

白橋路社區

白橋路社區轄區單位和家屬區集中、人口密集,家屬院20多個,機關企事業單位16個:市第九中學、市熱電廠、一五九醫院、正大飼料有限公司、中泰藥業、駐馬店菸草分公司市區支公司、市政工程管理處、河南省石油公司駐馬店公司、市環衛處、市水利局、市駿亞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駐馬店市練江河管理處、上海大眾汽車駐馬店特約維修站、駐馬店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隊、駐馬店市公安局治安特警支隊、練江河監察支隊。2008年,該社區榮獲全市“安全社區”稱號。

基本概況

白橋路社區總面積24.6平方公里,耕地6649畝,海域面積1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8.3公里,淺海灘涂養殖面積8172畝,現轄12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近6萬人。境內所處的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較大,熱量來源充足;又瀕臨海洋,亞熱帶海洋氣候明顯。海陸熱力的差異,造成冬、夏天、季風風環流、轉換,帶來四季不同的氣候特色。具有光照足、氣溫高、變幅小、降雨集中、蒸發量大、無霜期長等特點。境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但四季分明。按平均侯溫(以平均侯溫,介於二者之間為春季或秋季)劃季,春季為3—6月,夏季為7—9月,秋季為10——11月,冬季為12月至翌年2月。

社區工作

白橋路社區 白橋路社區

白橋路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民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著“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腳踏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發、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戶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經濟狀況

歷代先祖因勤勞而聞名鄉鄰,各家各戶都生產粉皮,逐步形成作坊加工,規模越來越大,開發了獨具特色的粉皮加工業,清初已初具規模,清乾隆年間已銷往蘇、豫、皖、晉、冀等周邊諸省,商賈曾賜名“粉皮的程莊”。社區居民多經商,個體工商戶多。吾氏先祖家訓甚嚴,歷來以勤勞、耕讀為榮。現有師級退休幹部兩名,碩士以上研究生5名,其中一名醫學博士。

飲食習俗

建國前後,民眾以高粱、大豆、穀子為主食,1978年以前,以玉米餅、地瓜乾麵窩窩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白面膜成為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還有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各種青菜一年四季不斷,迎來送往還離不開酒。人們生活講究營養,魚、肉、蛋、奶消費日益增加。煙、酒、糖、茶家家必備。每逢婚嫁喜慶,宴席講究色、香、味、營養價值。宴席檔次逐年升級,每席上菜有10個、12個、16個、24個不等。現在,大部分宴席都在飯店,不在家裡辦了。每桌宴席400元到600元不等,菸酒檔次也提高了,每盒煙、每瓶酒都在20元左右,每桌宴席又加進100元。

文化教育

白橋路社區文化歷史悠久,現擁有民間文藝團體43個,影響較大的有南音社、北管樂團、木偶藝術以及僑薌、鳳聲、華峰、薌劇等,香港鳳凰衛視台曾現場採訪南音社、北管樂團演奏,日本 NHK 電視台也曾專程到白橋路考察北管文化,在海外廣為傳揚。先後被授予“福建省農村文化藝術先進單位”、“福建先進文化中心”、“福建省百強文化站”、“泉州市文化先進鎮”。全街道現有公辦幼稚園2所,民辦幼稚園14所,國小附設園2所,國小7所,國中校3所,高中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街道文技校1所,村(居)文技校15所。中國小布局較為合理、規模適中、設計規範,適應本街道教育事業的發展。2009年4月通過省“雙高普九”檢查驗收。轄區內中心國小、第二中心國小被評為“福建省農村示範國小”;泉港一中、白橋路社區中學、實驗國小、第二中心國小被評為“泉州市文明學校”;白橋路社區中學被評為“福建省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示範學校”;“泉州市達標國中校和實施素質教育先進校”;美發中學被確立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中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最佳化研究與實驗的實驗學校”,被評為“泉州市素質教育先進校和綠色學校”;民族中學被評為“泉州市普通國中達標學校”和“泉州市課改先進單位”等。

歷史沿革

1949年9月,改設壩頭區,轄32個鄉(其中包括南埔東面4個鄉、後龍12個鄉,又從輞川劃來五峰、鳶峰2個鄉)。1951年6月,調整行政區劃,改設駐馬店市,轄21個鄉。是月,轄16個鄉(包括析出錦石、錦岩、錦陽等3個鄉)。7月裁撤錦石、錦岩、錦陽,設錦聯,共轄14個鄉。1955年10月,撤銷南埔區,從南埔區劃來10個鄉,從後龍區劃來三川、荷池2個鄉,共轄26個鄉。1956年設駐馬店市,1958年改超先公社白橋路管區,1961年改白橋路社區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肖厝鎮白橋路社區,1996年復改駐馬店市。1997年,陸域面積4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6.9萬,轄前黃、荷池、龍山、新宅、錦塔、錦聯、錦山、錦川、普安、鳶峰、葉厝、香芹、前燒、鳳南、鳳北、鳳陽、鳳山、鳳林、前黃、坑內、後張、三朱、古縣23個村委會。1999年埭港鎮併入,分設前黃鎮。2000年12月始,駐馬店市屬新建置的泉港區管轄。2003年,撤銷駐馬店市,設立白橋路社區,辦事處駐原駐馬店市政府駐地錦塔。同年,新成立錦祥等4個社區。

基礎建設

白橋路社區基礎設施條件良好,交通十分便利,轄區內已建成惠山公路、驛峰路、泉三路、泉五路等城市主幹道,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漳泉肖鐵路從域內穿過。配套設施完善,郵政、電信、電力、醫院、學校、社會保障等機構相繼建成。自來水入戶率達到了60%以上,程控電話入戶率達到了95%以上,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了95%。街道是著名僑鄉,現旅居美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港、澳、台有5萬人。廣大華僑同胞熱心家鄉建設,僅最近兩三年,華僑和香港、澳門、台灣企業家投資學校、公路等公益事業近2000萬元。轄區內有泉港華僑醫院,各社區、村委會均設衛生所。共配備保潔員77名,配置環衛保潔車67輛,清運人員38名,機動環衛車18輛。設有垃圾中轉站1個,垃圾圍112個,垃圾轉運能力達15噸/日,實現環衛工作日常化、規範化。全街道已有7個村通過省“家園清潔行動”合格村驗收,08年通過了省級文明城區驗收,2009年10月接受了全國衛生城市復檢並通過了全國滅蟑先進區復檢。

社區黨建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社區黨建工作為龍頭,以創建“安全型、溫馨型、誠信型、學習型”社區為目標,堅持以班子內部“小團結”來帶動各族民眾的“大團結”,把服務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居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各族民眾和社區組織的雙向互動服務作用,全力為各族居民民眾做好事,解難事。 充分利用轄區資源優勢,以打造陽光愛心社區為活動載體,通過邀請優秀“五老人員”在黨員民眾中做經驗交流,樹立典型。在工作人員中推行“延時服務”,組織黨員外出參觀學習,為黨員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勞逸結合提供了好的平台。開展與共建單位五聯工作法、“我為下崗失業居民再就業做貢獻”、“真心辦實事、熱心換民心”活動,提高了居民對社區的工作滿意度和公信度。社區黨支部以社區再就業服務中心為依託,創辦了以家政服務、黨員教育培訓中心為主要內容的社區為民服務中心。

社區管理

隨著新小區交付使用,適時成立和調整社區規劃布局,新成立城興、天城、春城社區居委會,使街道社區居委會達到15個。白橋路社區通過夯實社區建設基礎、促進居民自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重點,社區建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推進社區“一站式”服務平台建設。擴大實行“敞開式辦公、零距離服務”工作覆蓋面,汪董、飛虹、鳳凰等3個社區完成“一站式”服務大廳建設。全街道社區100%實行了“一站式”服務。2009年東城、興裕、金馨、宋詔橋獲評市級和諧示範社區。至此,街道共有3個社區被評為省級和諧示範社區,11個社區被評為市級和諧示範社區。城區建設有序推進,打造環境幽雅、宜居宜業的“品質新城”。狠抓企業“退二進三”地塊“推倒重來”的難得機遇,鼓勵重建項目出精品、求特色。一年來,累計完成盛世天城等新建工程建築面積128000平方米,完成區目標任務200%。實行“整體化”“退二進三”,積極回響區委關於中心城區工業企業“退二進三”戰略,召開動員會,組織轄區內有條件企業實施“退二進三”,對占地面積較小的工業企業建議走聯合開發建設的路子。一年來,共有隆興集團等地塊共120餘畝土地成功掛牌、摘牌,用於商業、居住等項目開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