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白朮、茯苓、澤瀉各一錢。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六分煎至三分,去滓溫服。
主治
痘證水泡。
方義
白朮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決防;澤瀉鹹而潤,能潤下而利水。水利濕消,泡自瘥矣。
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考》:“白朮茯苓澤瀉湯,治痘證水泡。中有實熱,膈有停水,濕熱外行,初則痘色晶亮,頃則痘皆水泡矣。此乃水不能潤下,灶底燃薪,釜中發泡之義。白朮茯苓澤瀉白朮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決防;澤瀉鹹而潤,能潤下而利水。水利濕消,泡自瘥矣。”
白朮茯苓澤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考》卷六。主治痘證水泡。
白朮、茯苓、澤瀉各一錢。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六分煎至三分,去滓溫服。
痘證水泡。
白朮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決防;澤瀉鹹而潤,能潤下而利水。水利濕消,泡自瘥矣。
《醫方考》:“白朮茯苓澤瀉湯,治痘證水泡。中有實熱,膈有停水,濕熱外行,初則痘色晶亮,頃則痘皆水泡矣。此乃水不能潤下,灶底燃薪,釜中發泡之義。白朮茯苓澤瀉白朮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決防;澤瀉鹹而潤,能潤下而利水。水利濕消,泡自瘥矣。”
茯苓澤瀉湯對於治療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具有很好的效果。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茯苓澤瀉湯是茯苓、澤瀉為主料,輔以桂枝、白朮、生薑,加水煮製而成,治療胃反、吐而渴欲飲水等症狀的藥湯。
茯苓澤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卷中。具有溫陽利水,化飲降逆之功效。主治①《金匱》: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②《三因》:霍亂,吐利後,煩渴欲飲水。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溫陽健脾,利水降沖之功效(①《註解傷寒論》:和經益陽;②《醫方集解》:昇陽化氣。;③《中醫方劑學》:...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利水通陽之功效。主治太陽病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
別名 歌訣 組成 用法 功用澤瀉茯苓雞,由母雞1500克,澤瀉60克,茯苓60克,黃酒20克製作而成。
介紹 製作材料 製作方法 功效作用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三十一,主治太陽病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
別名 組成 用法 主治 方義澤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中。具有利水除飲,健脾制水之功效。主治飲停心下,頭目眩暈,胸中痞滿,咳逆水腫。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補益氣血,健脾化濕利水。 補氣血,助脾運,利水濕。 二診時水腫略有消退,治療主要健脾化濕,用五苓散之豬苓、茯苓、澤瀉、桂枝;五皮散之陳皮、大腹皮、茯苓皮...
所需藥材 治則 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