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旗鎮[吉林省舒蘭市白旗鎮]

白旗鎮[吉林省舒蘭市白旗鎮]
白旗鎮[吉林省舒蘭市白旗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旗鎮地處第二松花江東岸衝擊平原地帶,為舒蘭市西部中心鎮,因駐地白旗屯得名,鎮中心位於北緯44°8′,東經126°37′;東與舒蘭市區相望,北聯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主要由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構成,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大豆,全鎮共有縣鄉級/鄉村級和村屯級水泥路270 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屯屯通水泥路,交通條件優越。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白旗鎮位於舒蘭市西部,北緯44°28′、東經126°37′。東西寬15千米,南北長18.5千米,面積144.8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3個居民組、98個社,50個自然屯。鎮政府駐白旗社區。西瀕松花江,舒蘭灌渠縱貫境內。202國道、舒(蘭)白(旗)公路過境。古蹟有嘎呀河古城址。

沿革

駐地白旗屯得名。清順治年間,此地有滿族正白旗人居住並形成屯落,故名。1912年-1931年歸舒蘭縣二區白旗保;日本侵占時期為白旗村;1945年解放後為白旗區。1956年設鄉,1958年改紅旗公社,1984年改鄉,同年建鎮。1996年,面積114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白旗、溝北、小白旗、崗子、小孤、申屯、松江、三家子、保全、新豐、東崴、西崴、八棵樹、榆樹、前江、森樹、嘎呀河、邵家、錦山、潘屯、烏金21個行政村和臨江、文政2個居委會。

行政區劃

白旗鎮地處第二松花江東岸衝擊平原地帶,為舒蘭市西部中心鎮,鎮中心位於北緯44°8′,東經126°37′;東與舒蘭市區相望,北聯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18.5公里,幅員面積144.8平方公里。白旗鎮共有15個村、98個社、1個街道、3個居民組,全鎮共有11262戶,39600口人,主要由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構成,全鎮共有耕地7972公頃,其中水田5000公頃,旱田2972公頃,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大豆。全鎮共有縣鄉級/鄉村級和村屯級水泥路270 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屯屯通水泥路,交通條件優越。

經濟發展

白旗鎮始終堅持以經濟發展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突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社會穩定工作,積極解決民眾關心難點熱點問題,基礎設施投入力度較大,因此經濟和社會有了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鎮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步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階段。我鎮經濟結構趨向合理,不斷加大了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不斷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重點突出糧食、牧業、特產、林果四個方面產業的發展,基本形成項目拉動,基地建設和示範園區帶動、大戶發展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使白旗農村經濟不斷的發展。

資源優勢

•交通便利。全鎮共有縣鄉級/鄉村級和村屯級水泥路27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屯屯通水泥路,交通條件優越。

•水利資源豐富,電力供應充足。第二松花江繞白旗鎮西部邊界而過,永舒灌渠從中部南北貫穿白旗鎮,嘎呀河等數條河流東西溝通第二松花江與永舒灌渠,加之西部眾多的池塘,使白旗鎮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豐富,且水質好。

•土地肥沃,物產資源豐富。白旗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無霜期140天,年平均氣溫5.2℃,處於東北糧食“黃金帶”,農業發達,是舒蘭市重要產糧基地,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全鎮耕地7972公頃,其中水田3388公頃,旱田4583公頃;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為主,水田以松花江水灌溉,米質優良,玉米、大豆也堪稱上品;全鎮年產水稻3.5萬噸、玉米3萬噸、大豆2000噸;西瓜、香瓜素有盛名,蔬菜、中草藥材種植不斷增加,並朝著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蔬菜育苗、種植園區已初步形成。

•畜牧業發展迅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發達的農業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白旗鎮每年可產出玉米秸6萬噸以上、稻草5萬噸以上,這些農作物秸桿可作為飼養牛、羊、鹿等牲畜的飼草,玉米及米糠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飲料來源。畜牧業發展較快,與德大公司聯營發展肉雞養殖,擁有標準化雞舍216棟,年可出欄肉雞240萬隻,肉牛、生豬、白鵝飼養也逐年增加,但還蘊藏著很大的發展潛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