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打

白打

白打就是赤手空拳的搏鬥,唐代詩人王建云:“寒食內人嘗白打,庫中散與金錢”,是說寒食節時,縣府會禮聘府中能搏擊的人,表演白打作為餘興節目。清初周亮工《閩小記》也說:“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昔日白手不持寸鐵為白戰,武藝十八,終以白打。以白打為終,明乎其不持寸鐵也。”

概述

武器,十八般兵器之一,赤手空拳的打鬥,意指拳頭。

武術術語

亦稱“角拳”或“徒搏”,即打拳之意,被列為" 十八般武藝"之一。明 徐應秋輯《玉芝堂談初卷引《白打錢》載:“按自打,徒搏也。武藝共十八般,……十八自打。”明朱國幀《涌幢小品》卷十二云:“自打,即手搏之戲,唐莊宗用之賭郡, 張敬幾仗以立功,俗謂之'打拳'。蘇州人曰:'打手',能拉人骨至死,死之速遲,全在手法,可以日月計”。清 周亮工《閩小記》:“白打,即為之手搏,各 短打者也。昔日白手不持寸鐵為 白戰,武藝十八,終以白打為終。”

白打的方式

拳術

一種是“ 拳術”,講求眼明手快,騰挪閃避,明 朱國禎《涌潼小品》說:“即手搏之戰,俗稱打拳,能拉人骨至死,死之遲速,全在手法,可以日月記。” 戚繼光《紀效新書》說得較清楚:“拳法似無預乾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大抵拳、棍、刀、槍、叉、鈀、劍、戟、弓、矢、鉤、鐮、挨、牌之類,莫不先由拳法活動身手。其拳也,為武藝之源。”

清初大儒 顏習齋五十七歲時,曾拜訪當時有名的俠士李木天,李俠士就對他說:“你願意學武藝的話,應當先學拳,拳法是練習武藝的基礎。”說罷,乘興於月光下解衣為顏習齋表演各家拳法。所以 武術家也流行一句話:“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戚將軍又總結歷代白打的經驗,說:“拳打不知,是 迅雷不及掩耳,所謂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這些精闢的論述,至今在武術界廣為流傳。

摜跤

另一種白打是“摜跤”,亦即 柔道、摔角之類,周代已有記載。《左傳》說二千六百年前,晉侯曾經夢見自己與 楚子“搏”(摔角)。《公羊傳》說:二千六百五十年前, 宋國的大力士南宮長萬受不了國君宋閔公的嘲謔,於是“搏閔公,絕其脰”(與閔公徒手搏鬥,折斷閔公脖子),侍從 仇牧看見了,上前嚇止,也被宋萬“臂摋,碎其首”(用臂膀椎殺,並且撞碎腦袋)。可見宋萬的搏鬥技巧高明,竟然徒手就將兩人的頭頸折斷撞碎。這件事發生後不久,《穀梁傳》也記錄一則史實道: 魯國公子季友帥軍攻討 莒國,俘擄莒君之弟莒挐,為了解決兩國的恩怨,就對莒挐說:“我們兩人有讎隙,卻要無罪的士卒犧牲,實在不該。”於是二人商議好,“屏左右而相搏”(避開親信,兩人相互搏鬥)。這些都說明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與盛手搏、技擊了。

歷史

《 漢書》說:漢哀帝不好聲色,只是有時喜歡欣賞“卞射武戲”。 魏人蘇林註解道:“手搏為卞,角力為武戲。”《漢書?藝文志》載有《手搏》六篇,可知角力是漢代宮廷中流行的武技,甚至還有專書介紹其技巧。 曹丕也曾向善於搏擊的部將 鄧展請教,他記述此事道:“嘗與平虜將軍 劉勛、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擅長搏擊),曉五兵,又稱其能 空手入白刃。”於是曹丕向對方討教,二人對搏的過程,曹丕寫得十分生動:“余知其突以取交中也,因偽深進,展果尋前,余卻腳剿,正戳其顙”,結果當然是曹丕贏了。可見曹丕竟還是三國時代的搏擊高手哩!

武俠小說里的拳法,如 玄冥神掌、化骨綿掌、陰陽五行掌、 三十六手擒拿點穴術、光明拳、 空明拳、美女拳法、 一陽指、金剛六陽手、拍影功……等,多得如過河之鯽,不勝枚舉。 金庸的《神鵰俠侶》中, 楊過自創“黯然銷魂掌”一十七式,以生離死別的黯然銷魂思緒,貫入拳腳中,隨意掌擊就將大海龜背殼打得粉碎;而《笑傲江湖》 令狐沖的“屁股向後平沙落雁式”,開了搏擊的一個大頑笑,尤其叫人絕倒!

「白打」一名、始自 隋唐,王建詩云:「寒食內人(作府中人解)嘗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蓋其以表演搏擊為度節之餘興也。又事物紺珠云:「兩人對踢為白打,三人角踢為官場,勝者有采」,可知白打之風,自古有之。但就字義而解,白打乃空手打鬥之謂,亦即僅恃空拳,不持器物,「徒手搏擊」之藝;就 國術範疇而言,乃運用拳套以應戰,而成為實用之拳術,蓋其既可憑手腳 功夫以禦敵,亦能借其精練技術以傷人。觀於古今之擂台比武,泰皆以徒手較勝負,足證白打為諸藝之首。況乎學習其他器械,其用法均不出「劈、剁、扎、拿、滑、壓」等六字,如欲使此六字功夫運用融通,精妙入化,必先於白打痛下功夫,蓋一切技擊來源,均由拳中化去,由熟生巧,變化無窮,因之白打為武術之基。

秘訣

白打雖即拳術,但亦非「赤手空拳」,乃係包羅足、膝、臀、肩、背、肘、掌、拳、指、頭在內,故有拳術家周身均是拳頭之說。因既其練就一身功夫,則無處不可以當拳用也,即一鼓大腹之勁,亦足頂人後退尋丈。白打在技術上固為拳套之活用,但其內涵則包括功力之施展,故國術行家常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當此本理。練拳要領,重在訓綀手、眼、身、心、步之聯合動作,而其運用方式,有打、踢、點、拿、跌等。至於練功,一般分為 內功、外功、氣功、 硬功、軟功、 輕功等。初學武術者,必須拳術和工夫同練並進,以牶術為用,以工夫為體,兩者缺一,不足以言武藝。

抑有進者,無論何門拳術,要不離「上下左右前後渾然一勁」之秘訣。以「精、氣、神」為內三合,「手、眼、身」為外三合,是為 六合,始可以克敵制勝。動手要老辣,意志要和緩。攻擊要「準、穩、狠」,應敵要「顧、伴、定」,此六字互用,始可以穩操勝算;所謂「進打中、退打肢」,「手似兩扇門,全憑腿打人」,要皆提示於動手於毋忘用腿,於攻擊上身時,毋忘攻其下肢之要訣。腳不可站死,要鬆動靈活,手不在出呆力,重在用之技巧耳;苟不注意一手一足之熟練,並常作實地對打練習,到後來必將勞而少功。故謂欲使功夫臻於「巧、妙、化、虛、神」之境界,須以熟字為基礎。俗說「拳打千遍,身手自然」,即此之理。

其他解釋

1.古代蹴踘戲的一種形式。2.徒手相搏之戲。即拳術。3.自製的火槍。

動漫

日本動漫Bleach里 死神的四種技能之一(斬術,步法,白打, 鬼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