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畝,其中:田6畝,地2畝,人均耕地0.0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14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6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0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6畝,其中荒山荒地135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0戶通自來水,有4戶飲用井水。有3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戶,分別占總數的90%和83%。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8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戶。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6%;畜牧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1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6頭,肉牛2頭,肉羊18頭);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91萬元,占總收入的75%;工資性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11.5%。農民人均純收入3356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7.1%,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2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二三產業。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747戶,共鄉村人口6611人,其中男性3291人,女性3320人。其中農業人口6611人,勞動力322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6486人,其他民族125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人,占人口總數的0.1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336人,參合率95.84%;享受低保8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1176平方米,擁有教師28人,在校學生1238人,距離鎮中學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38人,其中小學生711人,中學生527人。全村建有圖書室2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0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210人,少數民族黨員5人,其中男黨員166人、女黨員44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2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0個,共有團員161人。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44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50.71畝。年末集體總收入262.51萬元,有固定資產361.9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都存在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鞏固已形成的以香蔥、大蒜為主的主導產業,發展葡萄、柑桔種植,力求形成規模化種植經營格局。積極穩妥地推進中間村的建設,硬化村間道路,改變村容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