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與困頓:近代江西的工業化歷程

發展與困頓:近代江西的工業化歷程

《發展與困頓:近代江西的工業化歷程》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綜合運用歷史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通過深入挖掘、梳理相關史料,遒循實證的理念和思路,運用計量分析和比較研究的手段,步步推進,來敘述近代江西工業化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試圖復原一幅“完整面真實”的近代江西工業化的歷史圖景。通過考察近代江西所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作者認為,近代江西在由傳統農業經濟向近代工業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遭遇了嚴重挫折。經濟轉型的不徹底,使得近代江西社會轉型不可能有大的突破,所以,當這個世界由工業化社會主導和支配的時候,近代江西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農業社會,這就是近代江西社會經濟發展滯後的根本原因。當代江西如果要想避免繼續落後下去,只有儘快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通過跨越式發展,逐步實現向現代知識昆濟的轉型。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發展與困頓:近代江西的工業化歷程》由江西出版集團,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劉義程,男,漢族,1963年10月出生,江西省泰和縣人,先後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和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區域社會經濟史,現任井岡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研究的緣起
二、學術史回顧
三、材料綜述與寫作框架
四、研究理論與方法
第一章 相向發展:前工業化時代的江西社會
第一節 山區的開發與農業經濟的新變化
第二節 手工業的發展與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第三節 商道的變遷與商品經濟的盛衰
第四節 儒學教育的興盛與傳統價值觀的強化
第二章 艱難曲折:江西近代工業的演進
第一節 九江開關與近代工業的起步
第二節 新世紀近代工業的發展
第三節 動盪中近代工業的衰落與崩潰
第三章 新舊並存:機器工業與手工業的互補
第一節 新式工業的崛起
第二節 傳統手工業的嬗變
第三節 新舊博弈與互補共存
第四章 官民之間:政府與民問的互動
第一節 地方政府的政策與行動
第二節 民間的取向與應對
第三節 官民互動的流變軌跡
第五章 多重困擾:資本、技術、人才及其他
第一節 產業資本與工業增長
第二節 生產技術與工業發展
第三節 新型人才與工業振興
第四節 社會生態環境與工業化——以政治生態環境為中心
結論
附表1-16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相向發展:前工業化時代的江西社會
江西位於長江中、下游的南岸,襟江帶湖,翠峰環立,沃野千里,風光綺麗。其東沿懷玉山、武夷山與浙江、福建兩省相連,南隔大庾嶺、九連山與廣東為鄰,西有幕阜山、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與湖南接壤,北以長江為界與湖北、安徽兩省隔江相望,是我國東南沿海的腹地,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唐代詩人王勃在其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中讚譽江西“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足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江西地勢南高北低,中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北部是鄱陽湖及濱湖平原。境內有贛江、撫河、信江、修水、饒河五大河流從南、東、西三面匯入鄱陽湖,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水上交通網路,並通過長江與全國各地聯繫在一起。由於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宜農業,自然生態條件優越,江西人民自古以來就在贛鄱大地開天闢地,辛勤耕耘,過著“飯稻羹魚”的田園生活,一代一代書寫著江西的歷史。
歷史的車輪駛入近代,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的轉折時期,也是江西傳統社會的大轉變時期。1858年簽訂的中英、中法《天津條約》把九江劃為對外通商口岸,標誌著江西開始進入工業化的經濟轉型時期。
為了敘述方便,並深刻揭示江西近代工業化的歷史背景,我們以明代為起點,來追述1858年之前江西“前工業化時代”社會經濟與思想觀念的發展變化。

後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本書的寫作得到了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黃國盛教授、溫銳教授、汪征魯教授的悉心指導,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的游海華博士也給予了熱情的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福建師範大學南安樓朝夕相處的同學劉志華、杜曙光、潘鐵軍、蔡傳明、楊玉華、蘇廣實、周霖諸君,都與我就本書內容進行過交談。在與他們的討論中,我從不同的學科汲取營養,這不僅拓寬了我的研究思路,而且我也從中體會到了共同學習的快樂。
江西人民出版社的游道勤副社長、陳世象編輯為本書的出版頗費心思,井岡山大學為我提供了科研經費用於本書的出版,也在此一併致謝。
儘管我用了三年的時間並且盡了我最大的努力來完成本書,但是限於本人的學識和學力,其中的瑕疵和問題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