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內容
內省思考的結果和實驗數據的支持都證明:注意既可以被有意地指向感覺世界中的某個位置或客體,也可以被指向內在事件。在反射性注意中,這種注意會引發外顯地朝向某個刺激的反應,如,認真聽課的學生會被門外不經意走過的人所吸引,即這種外顯是指頭和眼睛轉向門外發生的事件這一行為的反應。但即使在沒有外顯的朝向反應表現出來時,內隱注意仍有可能被感覺事件吸引。同樣一種線索化範式的變式幫助我們在實驗中證明上述現象 。
證明發射性注意(反射性注意)效應存在的方法之一是檢驗視野中某處任務無關的閃光如何影響對隨後的任務相關目標刺激的反應速度。這種方法被稱為反射性線索化範式或者外源性線索化範式。在這種範式中,注意是被外在刺激的低水平特徵控制的,而不是被內源性地有意控制。典型的反射性線索化設計也會使用並不預測隨後的目標刺激位置的線索。然而,被試對於被提示的位置的反應還是比較快,不過這種效應只存在於閃光信號之後很短的有一段時間裡(通常在50-200ms之內)。這類效應趨向於表現出空間特異性,會影響到對被提示位置及其周邊區域的加工,所以可以用之前提到的聚光燈隱喻來表述。然而在例子中,聚光燈是反射性吸引到一個位置,而且有效期非常短暫。
相關內容
抑制性後效:
當在上述內容中所提及的與任務無關的提示性閃光與目標刺激的時間間隔變大(超過300ms以上),這種反應時效應就會反轉:被試對被提示位置上的刺激的反應會變得較慢。這種反應變慢的現象被稱為抑制性後效,或者更多的被稱為返回抑制。
就像名稱所暗示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最近被反射性地注意過的位置會被抑制,從而導致對出現在那個位置的刺激做出反應的速度變慢。
對於為什麼一個感覺線索引起的發射性注意朝向反應的效應會隨著時間變化有如此複雜的變異呢?答案或許異常的簡單。如果環境中的感覺事件導致的反射性注意持續數秒或者更長,人類可能很難用正常方式應對世界:我們會持續地被身邊發生事情所干擾。如果一個司機的注意被反射性地吸引到一個感覺事件後,仍舊持續停留在這些事件上,想想一下可能發生的災難,那將是不可估量的。這個自動朝向系統是一個固有的機制,這個機制防止注意發生反射性定向後在那個位置上被占據過長時間(超過幾百毫秒)。所以,反射性的注意捕獲就會被削弱,而注意被重新吸引到這個位置上的可能性也會相應地微量降低。當然這不是意味著反射性地吸引我們的事物無法被持續注意超過幾百毫秒,而是如果某個事件是主要的,我們會迅速調動我們的有意注意機制以便將注意維持更長的時間,由此克服返回抑制的影響。因此,神經系統演化出了巧妙而且互補的機制來控制注意,以便讓我們能夠應對混亂而且迅速變化著的感覺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