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瘡病

癤瘡病

癤瘡病,由於病灶在魚體背鰭基部兩側,以及癤瘡僅在皮膚局部小範圍內充血發紅,而且病灶向外突出形成癤瘡,所以不易形成流行病。因此,無明顯的流行季節,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主要危害鯉、草、青等魚。

基本信息

癤瘡病介紹

病原體

為癤瘡型點狀產氣單孢桿菌,屬革蘭氏陰性菌。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形,大小為(0.5~0.6)微米×(1.0~1.4)微米,單個或兩個相連,極端單鞭毛,無莢膜,無芽孢。瓊脂菌落呈圓形,直徑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最適培育溫度25~30℃。

症狀

一般可根據症狀診斷。當癤瘡部位尚未潰爛時,切開癤瘡,明顯可見肌肉潰瘍,有膿血狀的液體。塗片檢查時,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量的細菌和白血球。病魚通常在肛門附近的兩側或尾柄部位(極少數在身體前部)、皮膚、肌肉開始發炎,出現紅斑,有時似膿皰狀。隨著病情發展,該部位的鱗片脫落,肌肉逐漸腐爛,形成邊緣充血發紅、呈圓形或橢圓形病灶,好像打上一個紅色印記,故稱之為列印病。病魚身體瘦弱,游泳遲鈍;發病嚴重時,可陸續出現死亡。當水質不清潔或魚體受損傷時,常會感染此病。沒有明顯的流行季節。

防治方法

(1)預防

①在扦捕、運輸、放養等操作過程中,勿使魚體受傷。
②藥物消毒,可消毒受傷部位,防止細菌感染。

(2)治療 (內服與外用)

①內服磺胺類藥物,混合飼喂,連用5天;
②內服抗生素類,連用10天;四環素,連用10天。
③內服氟哌酸,拌入飼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3天為1個療程。
①預防此病應保持水質清潔,防止魚外傷。
②待膿瘡成熟後開刀排膿,塗抗生素粉劑均可收到較佳效果。嚴重者立即淘汰,發現身上有鼓皰者撈出單獨治療。
③大型魚可肌肉注射青黴素4~8萬單位或用藥液沖洗瘡面。
列印病——又稱腐皮病。
[病原體] 為點狀產氣單胞菌的點狀亞種,屬革蘭氏陰性菌。
[症狀] 病魚通常在肛門附近的兩側或尾柄部位(極少數在身體前部)、皮膚、肌肉開始發炎,出現紅斑,有時似膿皰狀。隨著病情發展,該部位的鱗片脫落,肌肉逐漸腐爛,形成邊緣充血發紅、呈圓形或橢圓形病灶,好像打上一個紅色印記,故稱之為列印病。病魚身體瘦弱,游泳遲鈍;發病嚴重時,可陸續出現死亡。當水質不清潔或魚體受損傷時,常會感染此病。沒有明顯的流行季節。

治療方法

可用1%食鹽水,或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防治方法:與赤皮病相同

(1)

不要使魚體受傷。

(2)

將魚放入2克/立方米濃度的氟哌酸溶液中藥浴20分鐘。

(3)

磺胺甲基異惡唑或磺胺間甲氧嘧啶拌飼料投喂,每公斤魚體重每天給藥100~200毫克,連用4~5天。

(4)

每公斤魚體重每天用25~70毫克土黴素或強力黴素拌飼料投喂,連用5~10天。(內服與外用)
內服磺胺類藥物,混全飼喂,連用5天;
內服呋喃唑硐,每天1次,混全飼餵,連用20天。
內服抗生素類,連用10天;氯黴素,連用5~10天;四環素,連用10天。
內服氟哌酸,拌入飼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3天為1個療程。
待膿瘡成熟後開刀排膿,再用呋喃西林水沖洗乾淨,塗呋喃西林乾粉或抗生素粉劑均可收到較佳效果。嚴重者立即淘汰,發現身上有鼓皰者撈出單獨治療。
大型魚可肌肉注射青黴素4~8萬單位或用藥液沖洗瘡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