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筒天牛

瘤筒天牛

中文學名:瘤筒天牛,拉丁學名:Linda femorata (Chevolat,1852)。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分布於陝西,江蘇,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拉丁名:Linda femorata(Chevolat,1852)

分類地位: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鞘翅目>天牛科

分布

陝西江蘇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識別特徵

體長17-21mm,體寬4-5mm。體較粗大,頭,胸,小盾片,體腹面及前足腿節大部分,中足腿節,後足腿節基部黃褐,有時頭頂及觸角基瘤之間有黑斑;觸角,鞘翅及足大部分黑色,觸角第3~6節基部淡灰色。

雄蟲額近方形,雌蟲額橫寬,頭頂及額刻點較粗;觸角伸至鞘翅中部之後,第3節無濃密長毛。前胸背板寬勝於長,兩側中部各有1個瘤突,中K3個瘤突不顯著,刻點細弱。

鞘翅較長略寬,端緣斜切,外緣角呈鈍角突出;翅刻點行較多,刻點細密,每翅基部微顯3條縱脊線。

生活習性

天牛主要是木本植物的害蟲,在幼蟲期蛀蝕樹幹、枝條及根部。有一部分為害草本植物,幼蟲生活於莖或根內,如菊天牛、瓜藤天牛等。個別種類如棉蒴天牛,則為害棉蒴。還有少數種類,幼蟲不生活在植物組織內,而是在土壤中取食根部,如大牙及曲牙鋸天牛、草天牛等等。  

關於成蟲的食性,目前知道得不多,但已知有取食花粉、嫩樹皮、嫩枝、葉、根、樹汁、果實、菌類等不同習性。一般說來,花天牛類常以花粉為食。溝脛天牛類常食害嫩樹皮、嫩枝和葉。其它亞科的成蟲亦有取食的,亦有一部分可能並不取食。在同一亞科內食性的變異亦很大。 天牛生活史的長短依種類而異,有一年完成1代或2代的,也有二、三年甚至四、五年完成1帶的。同一種類在不同地域的生活史有時亦很不同,如黃星桑天牛在江蘇需三年完成一世代,而在廣東則一年發生兩代。由於幼蟲的隱藏生活,對它們進生活史觀察很有困難。又由於寄主植物的條件如老幼、健康、乾濕程度等,對幼蟲的長髮育影響很大。不良條件常引起幼蟲的滯育而使生活世代大大地延長。所以同-種類在同一地區內可能呈現不同的發育過程。文獻上有許多關於長壽幼蟲的記,這些大都是根據木材製成了家具後,經過若干年代,忽然發現其中尚有生存的天幼蟲,或者天牛忽然羽化而此證明它在木器內已生活了很多年代。 已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證明天牛幼蟲可以生活到一、二十年,而最高的2個記錄是40年和45年。 

天牛一般以幼蟲越冬,或以成蟲在蛹室內越冬,即上一年秋冬之際羽化的成蟲,留在蛹室內到翌年春夏間才出來。成蟲的壽命一般不長,十數天到一、二個月,但在蛹室內越冬的成蟲可能達到七、八個月。雄蟲壽命一般較雌蟲為短。成蟲活動的時間在各種類間也各有不同,有的在白天日光下活動,最活躍的是花天牛類;有的則在夜晚或陰天活動,或整晚都能活動。 

產卵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雌蟲在產前先用上顎咬破樹皮(特別是溝脛天牛), 然後用產卵管插入,每孔產卵一粒,也有產多粒的。這樣形成的產卵孔,其形狀大小在各種類間常有不同,有的很顯著,在防治上可作搜滅蟲卵的指示。另一種產卵方式不先咬孔,而是直接用產卵管在樹皮縫隙內產卵。

在少數情況下,也有產在枝幹光滑部分的。士居種類產卵於土壤內。 初孵的幼蟲一般先在皮下蛀食,經過或長或短的時期後才深入到木質部分。少數種類僅在皮下蛀蝕。

也有的種類則穿鑿不深,僅在邊材部為害。許多種類侵害基幹或粗枝,有的在根乾,有的則在枝條蛀蝕。幼蟲蛀蝕時穿鑿各種坑道,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彎或直,隨種類而異,但也有許多種類的坑道很不規則。在坑道內常充滿蟲糞及纖維質木屑.有時蟲糞木屑由蟲孔向外排出,有時受害處並有樹汁流出。老熟幼蟲常築成較寬的坑道作為蛹室,兩端以纖維木屑封閉,在其中化蛹。 

天牛的寄主範圍在各種類間亦有不同,很多種類如星天牛、桑天牛、雲斑天牛等,其食性廣泛,能加害多種不同科的植物;有的則限於同科或接近的屬,如大牙和曲牙鋸天牛為害禾本科植物,樟紅天牛為害樟樹和楠木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