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癘法門

痰癘法門

《痰癘法門》是清代李子毅著的一部中醫綜合著作。

基本信息

書籍信息

書名:痰癘法門
作者:李子毅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毅自髫齡,見梓里中患斯疾者,日至門而呼籲。
先君魚泉公,具活人手眼,審症施治,刻期而愈,不可勝計。其貧困不能購買方藥者,先君恆備囊餌施與,而不索賠報,故近鄉之患痰者,鹹有所恃而不恐。光緒丙戌,先君見背,是時大母在堂,嘗示毅曰∶吾家治痰 ,始於汝曾祖。遠峰公患斯症後求醫於湖南某君,居家延醫,數月而愈,遂得其傳授。汝祖汝父,皆知其術,濟人急難,宏慈善之門。汝曹曷取成法而習之,亦紹先人之事也,毅謹遵命,按法施治,罔不取驗。第見近世以來,患者日眾,其經毅醫治者,痊癒不可枚舉。其不知就醫治者,死喪不知凡幾,即或不死,非成癆瘵,則為廢疾。哀我人斯,頻罹疾戾,豈不深可憫乎?是以不揣固陋,謹將夙昔所聞見,平時所經驗,先辨論情形,次詳解治法,終略述醫案,務求平易簡當,俾閱者一覺周知,無質疑問難之苦。將人人得此編,即人人能治此病,人人能治此病,即億兆京垓之人,鹹無是病,斯亦為莽莽群生,廣開方便法門之意也,故名是編為《痰法門》。倘內外鴻博之士,於斯症,有所發明者,究其得失,不憚斧政改良而進化之,是又所希望於將來也。

痰總論

輕微易治者,痰子也。遲重難愈者,瘰 也。有風痰、熱痰、氣痰,由外感之不同;瘰、筋、痰,因內傷之各異。其表面形狀,大致相類,故總名曰痰子。而瘰 者,尤痰子中之重症,治之久而難愈也。
風痰者,風濕之毒,伏於經絡,先寒後熱,結核浮腫。二三日內,即發起於頸項間,治宜祛風散濕化痰消堅之類。
熱痰者,天時亢熱,暑中三陽,及內食煎炒濃味,釀結為患。色紅髮熱,結核堅腫,治宜清脾瀉熱之類。
氣痰者,由感觸四時殺厲之氣,於耳項胸腋,驟成腫核。患者寒熱交作,頭眩項強,治宜調氣和血之類。
瘰 者,累累如貫珠,連線三五枚,有數月數年,或十餘年始發者。初則核小不痛,亦不作寒熱,久方知痛,由誤食蟲蟻鼠殘不潔之物,及宿水陳茶內有汗液所致,治宜散堅解毒和血之類。
筋 者,憂愁抑悶,暴怒傷肝,蓋肝主筋,故令筋縮,結蓄成核。生項側筋間,形如棋子,大小不一,或陷或起,久則虛羸,多生寒熱,勞怒則甚,治宜清肝解郁之類。
痰 者,飲食冷熱不調,饑飽喜怒不常,致脾氣不能運輸,遂成結核,初起如梅如李,生及遍身,久則微紅,後必潰破,收斂亦易,治宜豁痰行氣之類。
又有婺婦尼僧,室女庶外家,或男患失榮失精,皆志不得伸,思不得遂,積想在心,思慮傷脾,脾敗血虧,遍身結核,最為難治,宜先養心血,次開鬱結,益腎安神疏肝快膈,如逍遙散、歸脾湯、益氣養榮湯,俱加香附、青皮、山梔、貝母、木香之類是也。

痰鑑別法

凡頭腦骨,及兩腮骨部位,不生痰 。其餘頸項以下,及周身皆可發生。初起寒熱交作,結核紅腫者,痰子也。初起不發寒熱,色白不痛者,瘰也。以紅屬陽,白屬陰,陽易治而陰難治。
癰疽初起時,旁亦核起。然癰疽之核,按之甚形活動。而痰 結核,按之則推移不動也。
凡痰 結核,在皮膜內。初則形如棋子、豌豆、綠豆等粒,起發時寒熱交作,大者如雞卵,如覆碗。或長形不一,色紅腫而起發速者,皆屬痰子。色白微紅,不甚浮腫,而起發遲者,多屬瘰。
凡痰 潰破後,多不結痂,穢水時出,生肌膏藥,此塞彼潰,難於取效。惟用後載火攻之法,收工甚速,且不復發,否則蔓延遍身,至津液枯竭,遂成癆瘵。
凡痰 結核,多以形狀及部位而定其名,隨舉數者,可以例推。如結核在舌下,即名為墊舌痰。核在咽喉左右各一枚者,名鐵門拴。耳下八方頰車穴結核者,為頰車痰。頸項筋間,核長如馬刀者,名馬刀。沿頸前面,至兩耳下,核起累累如貫珠者,名馬掛鈴。核在脅眼,突然腫大者,為夾脅痰。附兩手大骨結核者,為貼骨痰。核生於胸膈上者,為氣痰。在腰眼者,名纏腰痰。在兩臀上,形如覆碗者,名煨督痰。在胯內鼠鼷穴,及足上骨結核者,亦名貼骨痰。結核此潰彼起,遍身而無定處者,名曰游痰。其蔓生不已,節節破潰,潰口不收者,名瓜藤 。然得其大概,即昔人云七十二種痰症,亦不難辨矣,觀後第一圖,已得概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