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名稱】品名:痧氣散漢語拼音:Shaqi San劑型:散劑【成分】麝香、牛黃、珍珠、蟾酥、硃砂、冰片、雄黃、麻黃、硼砂(煅)、銀硝、青黛、人中白(煅)、豬牙皂、白礬、燈心草炭。【性狀】本品為土褐色粉末;具麝香特異香氣,味微苦。【功能主治】芳香辟穢,空氣開竅。用於中暑受穢,轉筋抽搐,紋腸腹痛,吐瀉不得,胸悶氣閉,頭暈眼花,神志昏迷,山嵐瘴氣。【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3~0.6g,小兒酌減;外用將藥粉搐鼻取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孕婦忌服。【臨床試驗】【規格】每瓶裝0.3g【貯藏】密封。【包裝】【有效期】【批准文號】國藥準字Z20033053【生產企業】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
痧疹
痧疹,病症名,既為人身宣洩邪毒之路,故其發也,由內達外,由血分而達於氣分,始於脾終於肺也。
痧疹起源 痧疹病理 痧疹症狀 痧疹治法 痧疹脈法 -
爛喉丹痧
爛喉丹痧也稱爛喉痧、丹痧、疫疹、疫痧,是因感受痧毒之邪引起的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急性時行疫病。臨床以發熱、咽喉腫痛或伴腐爛,全身布有瀰漫性猩紅色皮疹,疹後脫...
概述 病因病機 診斷要點 鑑別診斷 辨證論治 -
痧
感受時令不正之氣,或穢濁邪毒及飲食不潔所引起的一種季節性病證。又稱痧氣、痧脹。臨床上以突然頭暈,頭痛,脘腹脹悶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四肢攣急,甚至昏...
病因 辨證施治 其他治療 -
出痧
出痧,是指刮痧後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紫、黑斑或黑皰的現象,亦即指“痧痕”。通過刮蹭,使皮膚下毛細血管破裂,淤血滲透到皮膚中,造成淤青。皮膚的這些變化可持續...
痧象 不出痧 套用 -
爛喉痧病
真正的“痧”字,直至宋代張杲《醫說》中始見其字,張氏將一種類似傷寒而見皮膚疹點的疾病稱為“痧”。 [4]隨後,有陳耕道《疫痧草》稱謂“疫痧”者,主辨有疫...
-
三香散[痧脹玉衡]
三香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痧脹玉衡》卷下。具有行氣,溫中,散寒之功效。主治痧症過飲冷水,痧不愈者。臨床常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見胸痛徹背,冷汗出,口唇青紫,舌...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 -
爛喉痧
感受溫熱時毒所引起的溫毒溫病。以發熱、咽喉腫痛糜爛、皮膚痧(紅色疹點)密布、舌紅絳起刺為主要特徵。又稱痧、丹痧、痧毒、疫喉痧、疫疹等。多發於冬春季節...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白痧散
白痧散:祛暑解毒,化痰開竅。用於中暑所致痰涎葉瀉,發熱神昏。
簡介 處方 鑑別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
急痧加寶平安散
急痧加寶平安散主要用來治療痧症。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