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痛立定,英文名Tilidine,即替利定。
1970年秋,替利定在西德上市,商品名為Valoron,隨後陸續在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荷蘭、墨西哥、南非、瑞典和南斯拉夫等國家上市。當時將其視為普通處方藥管理,沒有實行特殊管理,使其在臨床套用過程中很快成為容易獲得的其他阿片類藥物的替代品,陸續有不同的關於其鎮痛作用、耐受性、成癮性及濫用等報導。
詳細信息
隨著替利定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有的患者對替利定產生依賴,出現了替利定的濫用問題,於是在1978年2月,西德政府將替利定按麻醉藥品進行管理。由於替利定在鎮痛的同時存在上癮的潛在危害,為防止其濫用,1978年將替利定與納洛酮以50mg/4mg的比例製成合劑。在WHO 提出癌痛三階梯止痛治療原則後,為使癌痛患者服藥方便,又開發了100mg/8mg的替利定/納洛酮緩釋劑型。納絡酮是阿片μ2受體的抑制劑,它競爭性抑制了替利定與μ2受體的結合,當然,由於納洛酮劑量低且它在肝首過代謝中迅速並完全代謝為非活性代謝物,治療劑量下的納絡酮並不會影響替利定發揮其應有的鎮痛效應。然而,當吸毒者過量服用替利定/納洛酮複方製劑或改變給藥途徑採用注射給藥時,納洛酮就表現出它的藥理學活性,出現戒斷症狀,因此通過這種方法遏制替利定的濫用。替利定納洛酮合劑的使用使替利定的臨床套用價值得到進一步的認識,使其在發揮替利定鎮痛作用的同時減少了成癮性,尤其是防止嗎啡和海洛因成癮者的濫用。近幾年,替利定的世界臨床醫療用量的增加趨勢大大超過其他各種阿片類鎮痛藥。
替利定本身不具有鎮痛效應,口服後迅速完全吸收,在肝臟代謝脫甲基,轉化為具有鎮痛活性的去甲替利定(nortilidine),後者進一步代謝生成雙去甲替利定(bisnortilidine),代謝物具有嗎啡樣的藥理性質。去甲替利定是替利定的主要活性代謝產物,去甲替利定起主要鎮痛作用,它是阿片μ2受體的特異激動劑,與腦區的阿片受體結合後,能使傳遞痛覺的P物質減少,產生中樞性鎮痛作用。因此,肝病患者口服替利定後,不能起到鎮痛作用,或鎮痛作用甚微。
替利定沒有退熱、抗炎作用,不同於解熱鎮痛抗炎藥(阿司匹林Aspirin、安乃近Analgin、氨基比林Aminopyrine 等)。解熱鎮痛藥通過抑制局部炎症組織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達到退熱、緩解炎症和疼痛的作用。
替利定的臨床套用價值得到了廣泛認可,但因其是典型的麻醉鎮痛藥,具有嗎啡樣主觀效應,反覆套用易於成癮,停止用藥還會出現輕微的戒斷症狀,而有可能成為海洛因及其他阿片藥物成癮者的濫用藥物的替代品,具有一定的濫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