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

病起

《病起》是北宋詩人陳師道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中通過描寫作者的身世遭遇,表達了他不因人生坎坷而喪失志氣的情懷。另有南宋愛國大詩人陸游的七言律詩《病起》。詩中將悲憤激昂和閒適細膩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融於一爐,風味獨特,表達了作者心繫國事卻只能無奈閒居的悲憤激昂的情緒。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病起創作年代:北宋作者:陳師道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今日秋風裡,何鄉一病翁。

力微須杖起,心在與誰同。

災疾資千悟,冤親並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敗未為窮。

作品賞析

此詩約作於1095年(紹聖二年)。1087年(元祐二年),他因蘇軾的推薦,得了徐州教授、太學博士之職,生活稍得安寧,把妻子和兒女從在四川的岳父郭概處接回,過上幾天稍稍安定的日子,得敘天倫之樂。但是好景不長,不久他便被人以“進非科第”加以攻訐,從而被免官。實情則是因為他是所謂蘇軾“餘黨”而成了黨爭中的犧牲品。此後他的日子更難過了,連老母也只得“從其不肖子,就食河北”(《先夫人行狀》)。當時他的岳父任河北東路提刑,他於是就食於岳父家。他的母親貧病死於旅途。後來朝廷雖任他為江州彭澤令,也因服母喪而未能就任。在此種種的煎迫之下,詩人病倒了。他病起之後,滿含悽苦之情,低吟著:“今日秋風裡,何鄉一病翁!”在蕭蕭的秋風裡,盛年的詩人憂病之餘,猶如一個衰頹老翁。他勉強掙紮起來。“力微須杖起”,這是寫實。更重要的則是下句“心在與誰同”,他想到前賢歐陽修的“老去自憐心尚在”,很自然地化用入詩。他儘管歷盡磨難,顛沛流離,但此心尚在,此志不移。他獨立西風裡,四顧茫然,此情無人能喻。所以說“與誰同”,感慨極深。詩人雖是屢遭挫折,但他的心還不是死灰,還不是止水,他還想做一番事業。這是詩人的積極入世處。

詩人自身之疾,以及仕途坎坷,母親去世等等災難,使他大徹大悟,懂得了冤親平等,皆屬空虛。“千悟”,指悟的次數之多,也就是說災病之多(因每一災病即有一悟)。“冤親”句出於佛典,《華嚴經》說:“願一切眾生於怨於親等心攝受,皆令安東智慧清淨。”雖用了佛家語,詩中所表現的卻不是四大皆空,而是一種因遭際不幸而起的無可奈何的悲愁。這種言外之情,表現得很明顯。

最後一聯,首尾照應,複寫詩人的衰頹。“百年先得老”,和他在另一詩中所寫的“白髮滿頭生”一樣,是經歷了至悲至痛以後的呼號,一字一句,俱自胸臆流出,不是無病呻吟。“三敗未為窮”,內涵更為豐富。春秋時代,管仲與鮑叔相交,管仲自嘆:“吾嘗三戰三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見《史記》本傳)詩人這裡是化用“三戰三北”之語,表明自己不因遭際坎坷而喪失志氣,仍要一如既往,堅持操守,直道而行,不效阮籍窮途之哭(窮,走不通的意思)。由此可見,詩人所祈禱和嚮往的,不是佛家的空無寂滅,而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儒家之道。

陳師道是孤芳自賞、不求諧俗的苦吟詩人。他的作品,有人稱之為“非一過可了,近於枯淡”。黃庭堅說,陳師道作詩“十度欲言九度休,萬人叢中一人曉”。可見他詩的內涵不易為一般人所理解。人們常稱引的不過是《別三子》、《示三子》、《春懷示鄰里》等有限的幾首。實際上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說,他的五律,儘管有時“失之僻澀”,但“佳處往往逼杜甫”。這首《病起》,質樸老蒼,沉鬱頓挫,正是他逼近杜甫的五律代表作。

作者簡介

陳師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學文於曾鞏,絕意仕進。元祐(1086—1094)初期,因蘇軾等人舉薦,任徐州教授。後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等職。詩學杜甫,苦心錘鍊,質樸蒼老,深受黃庭堅推重。為江西詩派代表性作家,常與蘇軾、黃庭堅等唱和。有《後山先生集》、《後山談叢》。

陸游詩歌《病起》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病起創作年代:南宋作者:陸游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山村病起帽圍寬①,春盡江南尚薄寒。

志士淒涼閒處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斷香漠漠便支枕②,芳草離離悔倚欄。

收拾吟箋停酒碗,年來觸事動憂端。

陸游陸游

作品注釋

①帽圍寬,形容面容消瘦。②便,合適。

作品賞析

將悲憤激昂和閒適細膩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融於一爐,是陸游作品獨特風味,這首詩便是其代表作,儘管“閒”味多了些。

“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曹植的這兩句詩概括了這首律詩的主旨。詩詞作品中的“閒”常常和“愁”聯繫在一起,構成了最苦的“閒愁”萬種。無論是“帽圍寬”,“尚薄寒”,還是“香漠漠”,“草離離”,更不必說“志士淒涼”,“名花零落”,無不構成了“閒愁最苦”,雖然詩人用閒適的口吻,細膩的描寫來表現,卻始終無法掩蓋心中的悲憤激昂情緒。

錢鍾書先生認為,南北宋交替時的許多愛國詩人,只表達對國事的憂憤或希望,缺乏陸游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給國家去支配的壯志和宏願。上述見解在末句中也充分地表現出來。只要“觸事”就會“動憂端”,不只是“潦倒新停濁酒杯”,更不會“收拾吟箋”,否則就沒有此詩。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公元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後任鎮江隆興通判。公元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第三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後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