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瘟疫是感受疫癘之氣而發生的急性、流行性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初起憎寒而後發熱,頭身疼痛,胸痞嘔惡,日後但熱而不憎寒,晝夜發熱,日哺益甚,苔白如積粉,脈數。若不及時救治,死亡率高。
病機分析:疫毒伏於膜原,邪正相爭於半表半里,故初起憎寒而後發熱,頭身疼痛。瘟疫病毒,穢濁蘊積於內,氣機壅滯,故見胸痞嘔惡,苔白如積粉等症狀;疫邪日久,化熱入里,故見但熱而不憎寒,晝夜發熱,脈數等症狀。
2.疫疹是指在瘟疫過程中熱毒侵入血分,迫血外溢而出現發疹病證。主要臨床表現:初起發熱遍體炎熱,頭痛如劈,斑疹透露,或紅或赤,或紫或黑,脈數。如果初起六脈細數沉伏,面色青,昏憒如迷,四肢逆冷,頭汗如雨,頭痛如劈,腹內絞痛,欲吐不吐,欲泄不泄,搖頭鼓頷為悶疫。
病機分析:疫疹之外發斑疹,是因為外感疫毒之邪侵入血分,外發於肌膚所致;疫毒之邪充斥表里,故初起見發熱,遍體炎熱,頭痛如劈;疫疹脈數,為毒熱鬱蒸之象。如果脈浮大而數,表明邪不太深,正能勝邪,可驅邪外出;如果脈沉細數,表明邪毒深入,正不能勝邪,邪熱鬧伏於里;如果脈不浮不沉而數者,表明為熱毒陷於半表半里之間的證候。如熱毒深伏於里,不能發露於外,則見悶疫之證;疫毒不外達,故見六脈細數沉伏,面色青,熱盛神昏,故昏債如迷,熱深厥亦深,故四肢逆冷,火毒上攻,故頭汗如雨,頭痛如劈,腹中絞痛,欲吐不吐,欲泄不泄,甚則搖頭鼓頷等症,皆為疫毒伏於里,不能暢達於外之象。
3.瘟黃是因感受瘟毒夾有濕熱而引起的卒然發病的病證。主要臨床表現:初起可見發熱惡寒,隨即卒然發黃,全身皮膚、齒垢、眼白黃色深,名急黃。疫毒深重則變證蜂起,或四肢逆冷,或神昏譫語,或直視,或遺尿,甚至舌卷囊縮,循衣摸床,難以挽救。
病機分析:瘟毒夾有濕熱,濕熱與瘟毒郁於皮膚、肌腠之間,故發熱惡寒,卒然發黃。全身皮膚、齒垢、眼白黃色深為熱毒熾盛之症;疫毒內伏五臟,陰陽格拒而不相順接,則四肢逆冷;熱毒內陷心包,心神被擾故神昏譫語;疫邪上擾清空,故直視;下犯肝腎,下焦失固,則遺尿,甚則囊縮;少陰精氣脫絕,故見舌卷循衣摸床。這些都是疫毒內錮於五臟,精氣耗竭之危候。
相關詞條
-
《永豐疫癘事佛人多死》
《永豐疫癘事佛人多死》是宋代詩人陳普的詩詞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永豐疫癘事佛人多死
詩詞正文斗邑軍余種未芽,斂形還葬復千車。天行底事無差擇,偏入長齋禮佛家。 ...
詩詞正文 -
疫癘解毒清心湯
疫癘解毒清心湯,中藥方劑,用於清營透熱,清心開竅。主治溫熱疫毒,深入營血,內陷心包。
方劑名稱 處方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 -
四聖懸樞
兵荒,或以疫癘。殺之自天,於人何尤,然此雖天之過乎,抑亦人之罪焉。兵荒未必殺人,世無良相也,疫癘未必殺人,世無良醫也。相而不良其罪小,醫而不良其罪大。魏晉以來,至於今日,疫癘之殺人多矣。其書數十百部,其徒數千百人,病...
自敘 -
疫
(傳染病與旱災);疫症(疫病);疫癘(瘟疫);疫疾(疫病;疫病流行)(2...周禮兩言疫癘之鬼。從疒。役省聲。營只切。十六部。 康熙字典【午集中...〖epidemicdisease〗流行性急性傳染病。即疫癘。【疫癘】y...
字義 古籍解釋 詞語 音韻參考 -
丹痧
概述 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癘之邪所引起的急性時行疾病。臨床以發熱,咽喉...系時行疫病,屬溫病範圍。病因為痧毒疫癘之邪,屬溫毒時行疫癘之氣,具有強烈...注意。 病因病機 丹痧的發病原因,為感受痧毒疫癘之邪,乘時令不正之氣,寒暖...
概述 病因病機 臨床診斷 辨證論治 預防護理 -
疫疹
。疫疹的辨證分析疫疹的發生是由感受疫癘毒邪而致。南方氣候炎熱,容易形成疫癘毒邪。其性暴戾猖獗,毒力往往超過一般人體的防禦能力,致病來勢迅速,患病...重心在氣分陽明胃為主;毒邪熾盛,極易深入營血,引起動血、出血。 疫癘...
疫疹的診斷要點 疫疹的辨證論治 -
時氣
時氣向熱時氣,①即疫病。見《肘後備急方》卷二。亦名疫癘、天行、時行、時疫。《醫學入門·疫癘》:“疫癘如有鬼厲相似,故曰疫癘,又曰時氣。”詳見疫癘、時疫、天行等條。 ②病邪名。具有強烈傳染性、流行性的病邪。《傷寒全...
釋義 時氣向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