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以疫病社會史的新鮮視角,大量運用衛生學、防疫學資料,即所謂 “非傳統”史料,對新中國1950年代的疫病流行與防控及其與國家、社會的關係進行理性分析與總結,探討了新中國建立初期疫病大量流行卻又很快得以控制,並未造成大規模人口死亡的原因。它拓寬了中共黨史研究的學術領域,開闊了中共黨史研究的資料範圍,為國家和社會未來的疫病防控提供了一種現實鑑戒。編輯推薦
作為以社會史視角研究新中國最初十年疫病流行及其應對的研究,它不同於從醫學防疫專業角度出發的同類成果。它將流行病這件關乎社會的事情和社會組織群體的反響和應對行動結合起來,透視同一時期社會的政治和組織以及人們的意識特點。這類研究對於當下黨和政府及各類社會組織以負責的態度時刻警覺地對待流行病,理性而有組織地應對疫情和有效地運用公共權力和社會力量加以防治,力爭最大限度減少生命損失和民眾疾苦,可以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作為歷史的記錄,同時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作者儘可能蒐集大量史料來說明問題,儘可能真實準確地反映歷史情況,這為當今人們準確地認識歷史,把握和吸收真實的歷史經驗,提供可靠的參考。
目錄
緒論一、核心概念:疫病
二、學術研究概況
三、研究思路、基本框架結構與方法
四、資料說明
第一章 新中國的疫病流行概略
一、疫病與疫情
二、疫病流行的特徵和影響
三、疫病之時間分布
第二章 疫病發生的社會生態背景
一、自然環境因素
二、社會環境因素
第三章 疫病流布背景下的國家應對(上):國家防疫體系的初步構建
一、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積極的應對舉措
二、國家防疫體系的初步建立
三、成功的經驗分析
第四章 疫病流布背景下的國家應對(下):愛國衛生運動
一、以清潔大掃除為中心的早期衛生運動(1949——1952)
二、以反對美國細菌戰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1952——1956)
三、以“除四害”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1957年以後)
四、1950年代愛國衛生運動的幾點經驗
第五章 疫病流布背景下的社會應對
一、一般民眾的驅鬼、避疫和防疫
二、中西醫結合防治疫病
三、中國紅十字會的防疫行動
四、教育界和文藝界的防疫宣傳
第六章 疫病應對成效分析
一、各種疫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長率
三、婦幼保健狀況
四、民眾心理和心態結語
附錄:新中國疫病流布和防治大事記(1949—1959)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