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美)多西 ,王大為,韓潤磊 譯
出版時間: 2010-5-1
ISBN: 9787500692553
開本: 16開
定價: 29.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研究真實記錄的案例,揭示了人類所做出的關於預感能力的研究和探索。作者利用前沿的科學來證明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故弄玄虛的預感的價值所在,並生訴如何能培養這自然能力。
作者並不是要讓我們對書中的內容確信無疑,而只是希望能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對待預感和證明預感的證據。傾聽發生預感的人講述,超越時間思考心靈的暗示。如果能持之以恆,我們的生活將更容易感知未來,觸摸到無限的可能性。
圖書目錄
前言
作者按語
導讀
第1章 真實案例
一位母親夢到自己的孩子將要被墜落的吊燈砸死,而提前採取行動挽救了孩子的生命。“9.11”事件發生之前,許多人的夢暗示了這是一災難的來臨。生動而真實的預感案例,告訴我們預感能夠以夢境或遠程感應的形式警告人們死亡、危險、災難和幸運及成功的發生,但卻由於缺少有效的具體發生時間和地點,往往被人忽略,導致慘劇或不幸成為現實。
第2章 實驗證據
大量真實的預感事例引起了科學家的重視,他們相信預感並非一種偶然,並通過大量科學實驗來證明預感並非白日夢和痴心妄想,而是我們直覺意識之外的一種內在能力。
第3章 預感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們為什麼產生預感?預感到底來自哪裡?預感往往與我們個人自身或所愛的人的生存相聯繫,關係、同情、愛等因素往往容易讓我們產生預感。另外,人類本身更善於感覺無序、隨機、混亂的目標,變化得越快越準確,這說明了為何人們預感到大多是災難、疾病或死亡。
第4章 訓練我們的預感
現在我們知道,如果我們願意培養預感的能力,我們並不是在試圖獲得一種外在的能力,而是一種內在的、與生俱來的能力。培養一些性格特點,並且相信預感的存在,有助於預感能力的增強。當預感伴隨著身體症狀、暗示死亡,並且強烈持續,仿佛就像真的一樣時,我們尤其應該關注預感。最後,正確合理地運用預感,順其自然,否則自私貪婪會令災難發生。
第5章 預感和我們的世界觀
對預感的認識將會影響我們對時間和意識本質的看法。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應該?未知、神秘對人類的健康很重要,而預知未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我們需要對生命中已知和未知、確定和不確定都留有空間。預感是一種寶貴的能力,但我們應該明白它不能根除生命中所有的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