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湖概述
當湖又名柘湖,即浙江平湖別稱。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置會稽郡,次年建海鹽縣,治城在華亭鄉(今上海市金山區)山名柘山,林名柘林,平湖為其西南境。當湖,除了作為平湖縣的別稱外,又是湖名和縣城名。
當湖歷史
秦始皇毛勝銘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治陷為湖,名柘湖,海鹽縣治移武原鄉(即今平湖,春秋時為武原鄉)。
清代的圍棋無比繁榮,產生過許多圍棋高手,其中尤以范西屏、施襄夏煌煌然踞於諸位“高手”之上。 范西屏和施襄夏兩位大師,無疑都有是棋藝方面難得的天才。所謂“落子乃有仙氣,此中無復塵機,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說是天才,乃是就他們所能達到的高度而言,當然不是”天授之能”,而是他們努力奮鬥的結果。因此,兩位大師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啟人深思的東西,值得研究。我感覺有如下三點:一、兩位大師自幼都受到圍棋的薰陶,這是與他們各自的家長愛好圍棋分不開的。二、都有受教於名師。三、都有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造力,形成迥然不同聽風格和流派。 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缺少個性和獨創性,那就不會有所成就。反之,個性愈鮮明,創造性愈特殊,成就也就愈大。圍棋藝術自然也不會例外。
范、施年歲相仿,同鄉同里,都有出生在愛好圍棋的家庭,又都受教於同一位老師,這是他們的相同之處。可以說,兩位大師在他們的棋藝生涯中,起點基本是一樣的。但也略有不同,即西屏自幼天資聰穎,而襄夏則“性拙喜靜”。由於這一點差異,襄夏成為“天下第一手”的時間,竟比西屏晚了將近十五年。然而他畢竟趕了上來,終於和西屏站到同一高度。這也說明,天資雖然必不可少,但也並非是決定成敗的因素。 兩位大師起點儘管基本相同,但個性和創造性卻不相同。按道理兩人同受教於俞長候,耳濡目染,自會受到較深的影響,然而在他們身上和棋藝風格中,他們又自創一格。“雛鳳清於老鳳聲”是藝術家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關於范、施的棋藝風格,這裡想強調一點,即一位是感覺型的代表,一位是長考型的代表,春蘭秋菊,各擅勝場。
西屏與襄夏從學俞長侯時,時常角技爭先,但其奢求達到國手階段,未曾留譜。二人成名後時分時聚,年青時曾在北京對弈十局,可惜世無遺譜。又據杭世駿《海城雜詠》云:“疏簾清簟鎮相持,燕寢同看落遲。記得仙郎夸管領,范封兼轄兩棋師“。”自注云:“范、施兩生弈品皆海內第一手,林鳳溪宰邑時,嘗邀至官閣決勝雲。”據《海寧州志》記載:林鳳溪任海寧縣官始於雍正十一年三月,乾隆元年四月交卸。可知范、施在這三年中也曾角逐過一次,但也未留下譜局可資研討。晚年二人同在揚州作客多年,未見有人撮合對局之舉。
乾隆四年(1739),平湖縣世家張永年延聘范、施到家教棋。永年字丹必,家中五世善弈,永年及其子孝坡、香谷皆能文工弈,有“拓湖三張”之稱。後來曾將范、施授子譜選錄二十八局,輯為《三張弈譜》行世。本年范、施曾應主人的請求,進行十局對抗比賽,這就是”當湖十局”的由來。然而“當湖十局”不見《三張弈譜》收錄,甚至序文也未曾道及,今人不免奇怪。直到同治年間,永年玄孫張金圻有《坐隱居談弈理詩刊七古一篇,才提到此事。詩刊中有云: 乾隆之季施范鳴,條理始終集大成。地靈人傑主宗盟,神乎技矣四筵尺。瞬息萬變斗機巧,疾逾鷹眼健鷹爪。以征解征洵廳觀,借劫釀劫誰分曉。三江兩浙數十州,大開旗鼓東南陬。當湖客舍十三局,旁觀當作傳燈錄。念我先人雅好棋,棋中授受見而知。 詩中敘述淵洙,出自家乘,當可作為信史。由此可知,范、施兩雄實在當湖對弈十三局。目今傳世之“當湖十局”,西屏執白先行六局,似於理不合,想必後人輯譜時有所遺漏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