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成為一個孩子的母親

當我成為一個孩子的母親

《當我成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是2015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雪松。全書基調是對“母親”這一角色的深刻反思——“母親是什麼”,“母親意味著什麼”,只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母親才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母親。

基本信息

作者:雪松著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5-07

ISBN:978-7-8076-8099-4

頁數:228頁

價格:38.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雪松18年探索母親身份的一場“心靈之旅”。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親職教育案例分享,作者教育學專業的背景,系統的心理學知識及豐富的閱讀體驗,讓她得以脫離一個普通母親的局限,以更寬廣的視角去察觀自己作為母親的存在、孩子的成長、教育的環境等等諸多現實的問題。作者對母親角色的思考是當下的年輕媽媽常忽略的問題,恰又是她們在閱讀了無數本方法和技術導向的親子教育讀物後,仍然焦慮,仍然迷茫,仍然不知所措,仍然隨波逐流的根本性原因。作為曾經的教育從業者,作者在書中毫不留情地對幼稚園教育進行了剖析,目的是幫助年輕的家長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幼稚園教育的問題所在,從而在親職教育中給予合理的補償。

雪松,曾任職幼師學校;做過孩子們的園長媽媽,卻在全職媽媽的身份里踐行了自己對教育的全部思考。不苛求體制和環境,卻苛求和自己一樣做母親的女性能夠真正地思考,能夠獨立地判斷,能夠在親職教育里為孩子謀一個幸福人生。

讀者推薦

黃瑩的部落格:很高興,在新浪部落格中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教育者,我懷著無比虔誠的心,向你學習。感謝您的文章,讓我受益匪淺。
快樂的螢火蟲:同為有著教育專業背景的我,真是汗顏!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謝謝!
笨笨:太贊成您的觀點了!孩子的差別全部差別在母親身上啊!作為一名6歲男童的母親,深感任重而道遠,向您學習!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個媽媽,很難能這樣靜下來思考如何給孩子一個終極目標,都來不及思考就被商家的“起跑線”理論帶跑了,無意中發現您這樣一位媽媽,喜歡,佩服,學習!
Jurisdodo:一直追看雪松姐的博文,很受啟發,自己的很多想法也得到進一步的證實。雪松姐能不能多說說在中國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大學之前沒有條件和機會出國),家長應該如何努力引導孩子儘量保持其獨特性和創造性併兼顧應試,謝謝!
Phoebe_Libing:看了很久您的部落格,真誠,堅強,有主見,你給了很多媽媽力量!祝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媒體推薦

——”這本書不是那種教育方法的分析和傳授,而是一種循序漸誘式的啟發。通過作者的親歷和經驗,讓讀者自動的反省和思考。很神奇的一種閱讀體驗。”

——“深深感覺到雪松的虔誠和三聯的大家風範,這本書傳遞出的感受是深刻而引發反思,許多教育熱點話題,分析的透徹,看到這本書的父母是有福氣的,假如我們的教育界高層是她這樣的想法該有多好,我們的孩子該有多幸福啊,強烈推薦更多的父母去看這本書,為了你的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

——“我剛剛成為一名母親,,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迪,“理解孩子”“控制自己”概括了教育的全部過程,它讓我們在保有一張和藹可親的面孔的同時,將手中的戒尺留給自己。”

——“希望更多母親看到。“母親這個角色既是對社會的責任,也是對家庭的責任。”我的孩子6歲,馬上上學了,正是在躊躇上學的問題上,各種興趣班各種問題和選擇,讓我害怕去做決定,看了雪松的書,回歸到孩子身上,幫助他確立方向才是一切的關鍵。”

序言

這本小冊子,是好友碧英從我蕪雜的文字中耐心輯出的。她是一個六歲女孩的媽媽,她說,這些文字鼓舞了她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了一條她最渴望的做母親的道路,於我而言,這是莫大的欣慰和榮耀。
我是一個受過學前教育學專業訓練的母親。無疑我是幸運的,我的專業背景,讓我在做母親這條道路上,走得輕鬆、愉快而堅定。
過去的20年,我和兒子共同成長。我替他選擇了放棄幼稚園教育,因為過於熟悉這個領域,我不能無視它的弊端;當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長們積極努力地為孩子擇校時,我平常心地讓孩子就近入學,在最普通的學校最普通的班級,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這絲毫沒有妨礙他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一個身心健康的年輕人。
而今,正值中國教育改革的振盪期,過於依賴名校的名氣,為孩子鍍一個燦爛的未來,讓很多家長無所適從。所以,作為母親,你更要靠自己,依靠自己獨立的思考,幫助孩子配置有效的教育資源,實現親職教育的目標和責任。
在字裡行間,我對幼稚園教育毫不留情地給予了指責和批評,所有這些情緒源自若干年前,我對中國學前教育的認知。兒子入讀大學後,我重歸幼教隊伍,用了相當的時間走訪當下的各級各類幼稚園,情形已較從前大為改觀,但仍問題多多,不容盲目樂觀。
我體恤幼兒教師,充分尊重她們的工作,我寫這些的出發點,是希望親職教育能充分彌補幼稚園教育的不足。
最後,希望我為人母的經驗可以對你有所啟發,要深信,母親才是孩子最好的夥伴!我們要一路陪伴他們,領略成長的美好風景!
謝謝碧英,祝福天下母親!
雪松
2015 年初春 於北京

目錄

我是如此相信母親的力量會帶給一個人一生的勇氣。我相信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理解無時無刻不在通過我們的言談舉止滲透給我們年幼的孩子。我們對生活的追求和探索,是一種不可估量的潛流,流過我們生命的瞬間,也流過我們孩子的心頭。

人類的訓練者

一扇通向生活的門

母愛的陰影

理解孩子,控制自己

母親的位置

母親的職責

未來的父親

作為母親,我們應該像珍惜自己的眼睛般地珍惜孩子最初顯現出來的興趣,我們最起碼

要交給他們一把犁,然後鼓勵他們傾注更多的精力關注他們的土地。

我想當個保全

不對未來妄下斷言

選擇自己的人生

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

情感聯絡人

一片他獨有的土地

教育,無不利資源

“潤滑劑”家長

教育的陷阱

特權父母

我所理解的素質教育

我要我的孩子相信,人可能通過卑劣獲取功利的享受,但人只能通過善良獲得心靈

的安謐。我渴望我的孩子在滿足溫飽的前提下,更多地獲取人生內在的追求,那才

是人之所以為人最寶貴的財富。

一個有愛的環境

泛濫的愛意

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

和機器爭奪我們的愛

愛的真偽

用我們的愛去發掘孩子的愛

退回到我們的童年

明天,不再有媽媽的手

我們是否擁有愛的心境

我對幼稚園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是嘗試著和家長們一起走進幼稚園緊閉的大門,我們

在探視孩子生活的同時,思考我們給予孩子的究竟是什麼。

我相信我是太了解幼稚園了

孩子每天有多少自由選擇的機會

人生缺乏“摯愛”與專注,是極大的遺憾

孩子的時間被無償地分割

社交能力,不是建立在孩子和孩子之間的

從幼稚園開始的平均主義

自我學習的關鍵

我知道那是孩子想家了

學好,玩好,生活好。這是我考量各階段孩子成長質量的綜合內容。如果都很好了,

那么最終他考上了怎樣一所大學,我不以為意。

寓教於遊戲

捨本逐末的語言教育

中文教育的目的

識字

我如何給孩子選書(1)

我如何給孩子選書(2)

讓孩子聽故事

遊戲不是浪費時間

玩出來的繪畫力

第五名多好啊

會玩、會學、會生活的孩子

獨生子女的童年

如果親職教育能有規劃地為孩子謀幸福,針對孩子的每一年齡階段,能將可提供的資源

有效配置,就會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從學校教育中所受的傷害。

親職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侍從”

“必須之事”須堅持

給孩子一種生活方式

為孩子謀幸福

如果不上幼稚園

親職教育最重要的資源是什麼

申請美國大學的啟示

“起跑線”應該畫在母親的腳下

立“三觀”

年輕媽媽需要的“五觀”

教育能力體現在細枝末節里

我的擇校觀

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應該豐富而飽滿

養成閱讀習慣與學習閱讀莫混淆

家庭語言教育的重點

附錄 家庭音樂教育點滴


後記

過去18年,無論為人妻還是為人母,我堅持依據自己的判斷做正確的事情,而非做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情。我堅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我們要傾注一生關注自我成長,發揚優勢彌補不足。我們可以從他人的經歷和經驗中汲取生活智慧,但到頭來,我們必須依據自己的需要和條件,做出獨特的人生判斷和選擇。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上幼稚園了,我則讓孩子留在家裡,我認為就我們的家庭資源而言,孩子留在家裡接受母親和外婆的教育,更優於幼稚園教育。
當鄰居的孩子都去讀兩站地之遙的一所著名國小時,我的孩子入讀了與家僅一牆之隔的一所普通國小。因為我不認為目前的中國名校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學校,它集中了權貴階層的子弟,教師們被滋養得多了功利心,少了平常心。我不想我的孩子過早地浸染在那個群體裡,我要他從小養成“和國王的兒子在一起不卑,和鞋匠的兒子在一起不亢”的好性情。
我清楚地記得兒子的一位國小同學的媽媽說過的話,她將孩子轉去了一所名校,然後對我說:“那些賣菜的(家長的)孩子真讓入無法忍受。”我不知道她具體不能忍受什麼,我的孩子有很多玩伴都是打工子弟,他們學習上的確有問題,行為習慣也不盡如人意,但他們身上最大程度保持著一個孩子的童稚和天真,他們依舊能將石頭泥巴當寶貝玩。我兒子國小階段最好的兩個玩伴,他們在老師眼裡都不夠優秀,但在我眼裡,他們都很有趣,三個孩子在一起滔滔不絕,到了國小六年級還能將一條浴巾當披風,扮演遊戲角色,演繹遊戲中的情節。在我心裡,這才是真正屬於孩子的生活。
兒子國小畢業後,我們遷居上海,先生要找關係進名校,我說,算了,就上小戴(先生的上海司機)的母校吧。小戴就去找他的老師,他的老師帶我們去找校長,校長拿著我兒子的國小成績冊看來看去,然後說:“這么好的孩子進我們學校可惜了。因為他沒有上海戶口,是絕對進不去重點班的,普通班,我們的生源很差。”我說,沒關係,就上普通班吧。
兒子初二時,我們的戶口遷進上海,學校領導主動提出給我的孩子轉到重點班去,我們徵求兒子的意見,他說:“我不去,因為我們班的男生很牛,只要我們往籃球場一站,一班二班(重點班)那些書呆子放下球就跑了。”我開玩笑說:“噢,明白了,好人怕壞人l”兒子理直氣壯地捍衛他的同學:“差生怎么了?差生很仗義!”我兒子國中三年,做了兩年半的班長,他管理的班上有全校最“壞”的學生(後來被學校開除),但即便是這樣一個令學校忍無可忍的學生,我兒子還是能看到他身上的優點,對他充滿了同情。他說:“其實吳剛很不幸,沒生在一個好家庭,他的父母不負責任。”
班上還有一個智力上有缺陷的男生,總是被同學欺負,我兒子就成了他的保護傘。我感受得到那孩子很愛我兒子,連對我也格外地親昵。
國中三年,兒子連一所普通學校的好資源(好老師)都沒享受到,但中考時,學校還是將僅有的十幾個“推優生”的榮譽給了我的孩子。
回首兒子國內的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時,最大的收穫是喚醒了他的“同情心”;國中時,最大的收穫是他學會了說“不”。在我的教育觀里,這些做人的品質與習慣,遠遠比好成績更有價值。
當然,我必須承認,替我兒子做如此選擇,所要承擔的風險是巨大的,但整個過程還是在考量我們做家長的在孩子身上究竟肯於付出多少,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和教育能力,其中更重要的是——必須有一顆平常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