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全文
當[1]來日[2],大難行[3]。
前有阪[4],後有坑。
大梁[5]側[6],小梁[7]傾[8]。
兩軸相絞[9],兩輪相撐[10]。
大牛豎,小牛橫。
烏啄[11]牛背,足跌[12]力獰[13]。
當來日,大難行。
太行[14]雖險,險可使平。
輪軸自撓[15],牽制不停[16]。
泥潦[17]漸久,荊棘[18]旋生[19]。
行必不得[20],不如不行。
注釋
[1]當:在。當……時。
[2]來日:未來的日子。明日,次日。
[3]行:運行。
[4]阪:坂坡。山坡。
[5]大梁:大的屋樑。
[6]側:側傾。
[7]小梁:小的屋樑。
[8]傾:傾倒。
[9]絞:擰,扭緊,擠壓。纏繞。
[10]撐:撐開。外撐。
[11]烏啄:即軛。馬運物時架在脖子上的器具。《小爾雅·廣器》:“衡,軛也。軛上者謂之烏啄。”
[12]足跌:跌足。摔跤。
[13]力獰:兇惡。猛烈,力量大。
[14]太行:太行山。
[15]自撓náo:自相阻撓。撓,阻撓,彎曲。
[16]不停:不止。
[17]泥潦:泥和車轍的積水。
[18]荊棘:荊,荊條,無刺。棘,酸棗,有刺。兩者常叢生為從莽。也泛指叢生於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
[19]旋生:旋即生長。
[20]不得:不達。不能;不可。不能得到;得不到。
作者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孫。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但是元稹在政治上並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度使等職。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詩辭言淺意哀,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