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經濟學新視野:國外經濟學新學科思潮流派

第二節 第一節 第二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9月1日)
平裝: 355頁
開本: 32開
ISBN: 7806819223
條形碼: 9787806819227
尺寸: 21 x 14.9 x 1.5 cm
重量: 431 g

作者簡介

張仲禮,江蘇無錫人,1920年4月出生。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碩士、博士。歷任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副教授,遠東研究所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長、顧問。現任上海市社科聯副主席、上海市立法諮詢委員、中國經濟史學會顧問、上海生態經濟學會名譽會長、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
曾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獎,美國盧斯基金會中國學者獎,美國華盛頓大學傑出校友獎,上海市歸僑優秀知識分子獎,上海市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第六、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突出貢獻特殊津貼。
主要著作:《中國紳士:關於其在十九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中國紳士的收入》、《英美菸草公司在華企業資料彙編》(四卷本)(主編)、《沙遜集團在舊中國》(合著)、《太古集團在舊中國》(合著)、《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主編)、《東南沿海城市與中國近代化》等。

內容簡介

本書力求從我國國情出發,分析和介紹國外已公認或思想理論方面有重大發展,及正在崛起並套用性較強的經濟學交叉、分支學科的新思潮、新流派,有選擇地借鑑國外研究的新成果,為廣大讀者提供思潮流派研究的信息、知識和嚮導。涉及的學科流派主要是:比較經濟學流派、發展經濟學流派、經濟預測學流派、計畫經濟學流派、市場經濟學流派等等。全書突出學術性與實用性結合的特點,對學科思潮流派的評析以學術觀點、理論、政策和研究的方法為主,側重分析這些學科思潮的未來趨勢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當代國外經濟學新學科理論思潮與派別的演化、發展
第一節 國外經濟學新學科流派的概況與劃分
第二節 西方新經濟學流派的思想淵源
第三節 經濟學新學科流派的發展趨勢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與評價
第二章 比較·類推·借鑑——比較經濟學流派
第一節 比較經濟學及其流派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比較經濟學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第三節 比較經濟學流派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第四節 比較經濟學流派的主要政策和觀點
第五節 比較經濟學流派的發展趨勢及其評價
第三章 增長、起飛到結構變革——發展經濟學流派
第一節 發展經濟學及其流派的淵源與發展
第二節 發展經濟學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第三節 發展經濟學流派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第四節 發展經濟學流派的主要政策和主張
第五節 發展經濟學流派的發展趨勢及其評價
第四章 經濟目標的預測、決策和控制系統鏈的首要環節——經濟預測學流派
第一節 經濟預測學及其流派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經濟預測學主要派別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第三節 經濟預測學流派的基本理論
第四節 經濟預測學流派的主要政策和模型
第五節 經濟預測學流派的發展趨勢及其評價
第五章 計畫的集中、分散與市場信息的爭鳴——計畫經濟學流派
第一節 計畫經濟學及其流派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計畫經濟學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第三節 計畫經濟學流派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第四節 計畫經濟學流派的主要政策和計畫模型
第五節 計畫經濟學流派的發展趨勢及其評價
第六章 傳統經濟學的新活力——市場經濟學流派
第一節 市場經濟學及其流派的理論淵源和演化
第二節 市場經濟學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第三節 市場經濟學流派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第四節 市場經濟學流派的主要政策和觀點
第五節 市場經濟學流派的發展趨勢、評價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第七章 科學管理的精髓——管理經濟學流派
第一節 管理經濟學及其流派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管理經濟學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第三節 管理經濟學流派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第四節 管理經濟學流派的主要政策和主張
第五節 管理經濟學流派的發展趨勢、評價及對中國的影響
第八章 都市經濟的時空效應和開放性——城市經濟學流派
第一節 城市經濟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城市經濟學主要流派的理論、方法及其代表人物
第三節 城市經濟學流派的主要政策
第四節 城市經濟學流派常用的模型
第五節 城市經濟學流派的發展趨勢、評價及對中國的影響
第九章 連線地域空間經濟網路結構的交通經濟學流派
第一節 交通經濟學及其流派的理論淵源
第二節 交通經濟學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論
第三節 交通經濟學流派的基本政策與模型
第四節 交通經濟學流派的發展趨勢、評價及對中國的影響
第十章 經濟、技術和生產力的域際合作——區域經濟學流派
第一節 區域經濟學及其流派的演變與發展
第二節 區域經濟學流派的理論、方法及主要代表
第三節 區域經濟學流派的基本政策
第四節 區域經濟學流派的主要模型
第五節 區域經濟學流派的發展趨勢、評價及對中國的影響
附錄
《當代經濟學新視野》人名中外文對照表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