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當代中國農業生產組織現代化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作 者:曹陽 著;
責任編輯:周曉慧
出版時間:2015年04月 (1版1次)
I S B N :9787516155493
所屬叢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印 張:28.5(平裝 ,439頁 ,16開 ,453千字 )
內容簡介
該書是華中師範大學曹陽主持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生產組織現代化研究”的最終研究成果。該書最重要的理論創新就是從農民“自由地實現自由”,或者說,從提升農民實現“實質性自由”和“可行能力”的基點,構建了一個認識當代中國農業生產組織現代化的理論框架。又或者說,研究視角的創新,使“組織與自由”這一主線貫穿於全書始終,得出一些主要的理論觀點與結論,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建議。
作者簡介
曹陽,華中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1996—2007年擔任華中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1995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重大項目2項、其他省部級項目10多項;出版個人專著5部,主編和合著9部;在Asian Economic 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等國外刊物上發表英文論文5篇;在國內《經濟學家》 《經濟學動態》 《*國農村經濟》 等刊物上發表論文70多篇。主要代表性專著有:《歷史的選擇 —— 市場經濟發展史》《*國農業勞動力轉移:巨觀經濟結構變動》 《當代*國農村微觀經濟組織形式研究》。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 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開放
二 何謂“現代化”
三 現代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四 農業:從傳統到現代
五 分工與整合——縱向視野的全產業鏈現代農業
六 功能與系統——橫向視野的多功能性現代農業
七 農業現代化與農業生產組織的現代化
八 本書的基本內容與框架
九 本書的創新和今後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 本書基本分析框架:自由與組織
一 何謂自由
二“自由地實現自由”——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三 誰給我自由——“自由地實現自由”的再思考
四 何謂組織
五 組織最本質的功能:拓展實現個人自由的空間
六 組織的異化:組織對個人自由的束縛、限制與禁錮
七 組織(企業)是以自由為代價換取安全嗎——對奈特理論的反思
八 勞動與資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同質的生產要素嗎——新古典企業理論批判
九 企業就是一系列契約的連線嗎——新制度主義企業契約理論批判
十 個人自由在企業(組織)中的權重
十一 從物質資本到人力資本——組織(企業)中人的價值的提升
十二 從“唯所有者權益”到“所有相關利益者權益”——企業(組織)的利益共享與普惠機制
十三 自由人聯合體——既是理想,也是實踐
十四 本章結論
第三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生產組織變遷的歷史脈絡與內在邏輯——基於農民自由視野的解讀
一 人民公社體制:以廣大農民自主經營權、自由選擇權為代價換來的基本生存權的集體安全保障
二 自由是效率的源泉:人民公社解體的深層次原因
三 給農民自由選擇的自由:人民公社解體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四 農村土地家庭承包制的本質意義:農民“自由地實現自由”的制度前提
五 土地承包權:基於農民自由視野的解讀
六 均分承包:農民基本生存權集體保障功能的繼承與延續
七“公權力”:對農民土地承包“私權利”的主要威脅
八 土地均分承包制的內在矛盾——來自農村人口動態變化的挑戰
九 勞動自由:農民“自由地實現自由”的關鍵性權利
十 勞動自由:自願合作與多樣化組織形式的基礎與前提
十一 二元經濟社會結構:束縛農民自由的歷史積澱與制度安排
十二 面對市場的機遇與困惑:“市場化小農”實現“實質性自由”的外部環境
十三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農民的三重博弈:“市場化小農”對政策環境的參與和政策互動
十四 當代中國農村制度變遷的未來趨勢:進一步拓寬農民“自由地實現自由”的制度空間,提升農民實現“實質性自由”的“可行能力”
第四章 多元共生:當代中國農業生產組織的基本構架
一 何謂“共生”
二 共生、和諧、包容性發展與“自由地實現自由”
三 多元共生:當代中國農村經濟組織的基本構架
四 分中求合、私中求公——來自浙江溫州的案例
五 公中容私、公私共存——來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黑龍江農墾總局的案例
六 流通帶生產、大中小組織共生——來自“農超對接”的案例
七 農戶主體、多方參與、組織共生、共同贏利——來自鄉村旅遊的案例
八 互利則共生,損人亦損己——廣東新興縣“三溫一古”的不同命運
九 帶農興鎮、“三化”同步發展——湖北監利的“福娃模式”
十 林水結合,各得其利——來自湖北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案例
十一 村民主體、多方參與、社區共管——來自雲南山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項目的案例
十二 本章結論:多元共生的組織構架為農民“自由地實現自由”提供了具有廣泛包容性的制度空間
第五章 改造小農:當代中國農業生產組織現代化的關鍵
一 如何定義和認識“小農”
二 此“小農”非彼“小農”——“現代小農制”絕非“傳統小農制”
三 改造小農=消滅小農:集體化的改造小農路徑
四 現代小農制:市場化的“改造小農”路徑
五 當代中國小農市場化的定量分析
六 大幅度減少農民:市場化改造小農的必要前提
七 土地流轉: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化小農走向適度規模經營的漸進之路
八 工廠化農業:一條“激進”但須慎之又慎的“改造小農”之路
九 市場化改造小農的一條可行途徑:農業生產環節的專業化與農業生產環節的規模化經營
十 在農戶經濟基礎上能否推進農業機械化
十一 在農戶經濟基礎上農業技術如何推廣
十二 現代農業,誰來種地——改造小農的根本大計是培育新型農民
十三 本章結論:“改造小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小農實現“實質性自由”的“可行能力”
第六章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誰組織?組織誰?
一 市場化小農是否需要合作經濟組織
二 現實的困惑:合作社為什麼“缺乏對農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 農民合作“企業家”:十分稀缺的組織資源
四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組織成本與運行成本:與私人企業的比較
五 政策性收益:政府支持的必要性
六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國際標準”與“本土特色”
七 政府“組織者”:中國國情的“路徑依賴”
八 政府主導合作的邊界:不可侵犯農民的自由選擇權
九“能人”“組織者”: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並非單純的“弱者聯合”
十 私營企業家——合作社組織者:角色定位與角色轉換
十一 龍頭企業組織與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國經驗還是合作社的變異
十二 組織誰——專業化農戶,還是貧困農戶
十三 農民合作是否只有加人合作經濟組織這一種形式
十四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提升“實質性自由”的“可行能力”提供一個可自由選擇的組織模式
第七章 網路化:當代中國農業生產組織現代化發展重點與戰略導向
一 何謂“網路”
二 現代化網路:現代物質性網路與社會性網路的相互依存與交融
三 市場網路、人際網路及二者的比較
四 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內部關係網路
五 現代化網路經濟時代的網路化組織群
六“網路組織”理論——對傳統企業理論的挑戰
七 他山之石:現代化網路、網路化組織群與“現代小農制”
八 信息化引領農業現代化:中國農業生產組織模式從“多元化”走向“網路化”
九 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網路缺失與不完善的具體表現
十 多元化經濟組織為何難以形成“網路化組織群”
十一“主導”與“合力”:構建與完善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網路的兩大基點
十二 構建與完善深層次信任機制:中國農業、農村“網路化組織群”建設的社會基礎工程
十三 單一化一多元化一網路化:中國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發展的軌跡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