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意攝影的境界

畫意攝影的境界

畫意效果對於商業和創作來說是一種兩相宜的形式。九十年代以來,我們對畫意攝影的理解多源自國外肖像攝影和歐美油畫。在膠片時代,要實現畫意的影像效果,技術上有其相對複雜的一面,比如光質、色溫的控制以及暗房處理等。現在數位技術使這些問題得到簡化,我們可以自如地嘗試種種不同的效果。應該說,畫意影像無論在商業還是創作方面都仍然是人像攝影的主流樣式之一。

攝影術從誕生至現在﹐已經歷了一百五十多年﹐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攝影與繪畫一直有很密切的關係。早期的攝影作品很多是模仿繪畫的格調的﹐不單構圖﹐甚至採光方面也極力模仿。所以攝影又稱為「用光繪就的圖畫」。導致早期的攝影與繪畫接近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早年的菲林速度很慢﹐必須長時間的曝光﹐這就不能把活動中的影像拍攝下來﹔另方面器材十分珍貴﹐使用上自必珍而重之﹐希望減少失敗的機會﹐所以在拍攝時每多採用安排攝影的方法﹐期望拍攝效果之盡善盡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早期從事藝術攝影的影家﹐本身也是畫家﹐在拍攝作品時很自然地就把繪畫方面的技法﹐搬到攝影方面去運用﹐例如燈光人像採光技術中﹐四十五度角光又稱為「倫勃朗光」﹐因為倫勃朗在繪畫時﹐很喜歡用這一角度的光線去照明人物的緣故(倫勃朗是當時享有盛名的畫家)。

其後攝影逐漸成長﹐攝影科技的日益改進與發明﹐菲林感光速度的提高和鏡頭感光力的加強﹐使得攝影不再局限在影室之內﹐也不再停留在固定狀態的景物中﹐攝影的範圍大大擴展﹐並因其作品之深刻感人﹐逐漸成為視覺藝術之一﹐擠身進入藝術之林了。發展到今天﹐繪畫有多少流派﹐攝影也有過多少類似的流派﹐其中畫意攝影是歷史最長﹐最經得起時間考驗﹐而又最多人欣賞的攝影。目前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沙龍﹐畫意沙龍占有極大的比重﹐新興的「新派」沙龍﹐至今未能取代畫意沙龍的地位﹐於此可見一斑。

當我們談到一張攝影作品時﹐很難避免使用繪畫方面的一個術語──畫面。「面」﹐指的是兩度空間的「平面」﹐而「畫」﹐指的是圖畫﹐也就是繪畫。雖然這幅作品不是繪畫而成﹐而是通過攝影器材﹑攝影技術產生出來的﹐不屬於繪畫範圍的東西﹐可以借用了繪畫的術語﹐而又不會產生誤會﹐可見繪畫對攝影影響之深了。

而「畫意」攝影這個詞語﹐更是徹頭徹尾與繪畫分不開了。畫意攝影可以說是攝影家對繪畫藝術中的意趣與境界的追求﹐極力模仿繪畫藝術﹐凡是繪畫藝術中可以採用的技法(例如構圖和採光)都可以運用於攝影之上﹐而且行之有效﹐即以構圖而論﹐三角形﹑對角線﹑對稱與均衡﹑黃金律等﹐都是繪畫之中的技法﹐運用在攝影方面﹐同樣產生優美﹑完善﹑簡潔利落的效果﹐人像攝影的採光技術﹐很大部分是由繪畫理論中引伸出來的。畫意攝影經過長期的實踐證明﹐它能帶給欣賞者以高度的美的感受﹐與繪畫藝術同樣達到傳遞作者藝術見解﹑藝術觀點﹑表現作者藝術才華的目的﹐給人類社會提供了可觀可賞的美的一面﹐豐富了社會人士的文化藝術生活。可以確信﹐畫意攝影在眾多的攝影流派中﹐在豐富社會人士的文化藝術生活﹐在為人們帶來美好感受方面﹐曾經有﹐而且還會繼續有所貢獻。

鑒於繪畫藝術對攝影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使得畫意攝影作品的畫面太接近繪畫的面貌﹐又因長久以來﹐在創作意念上﹑在手法上﹐甚至在形式和技巧上的因循﹐以為攝影很難突破繪畫的束縛。其實在眾多的藝術媒介中﹐攝影可說是最年輕的一種﹐它要吸收其它藝術媒介中的長處以為己用﹐力求壯大自己﹐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它不單可以吸收繪畫方面的技法﹐而且還可以吸收其它如戲劇﹑音樂﹑文學﹑雕塑等各方面的長處﹐只因繪畫與攝影彼此同屬平面藝術﹐性質有較多的相同才易於借鏡而已。我們從事畫意攝影﹐可以著意於「畫的意趣和境界」方面﹐卻不一定要模仿至一模一樣。畫家繪畫﹐心中自有畫的境界﹐通過畫筆將心中的境界描畫出來就成為一幅畫﹐我們攝影家同樣可以通過攝影工具和攝影材料﹐將我們心目中的意境表現出來﹐如果攝影家心中的境界是優美如畫的﹐又何怪其與繪畫異曲同工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