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形態
番茄棘殼孢( Pyrenochaeta lycopersici Schneider et Ger lach),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生於番茄根部,分生孢子器球形,褐色至暗褐色。直徑175微米,孔口四周剛毛稀疏,長達150微米,寬10微米,暗褐色,壁厚,有分隔;分生孢子梗無色,基部分枝,多數分隔,大小20~35×3微米;分生孢子單胞無色,表面光滑,橢圓形或圓柱形,大小5~7×1.5微米,培養時產生微菌核。
傳播途徑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隨病根在土壤中越冬,也可能在未充分腐熟的堆肥中越冬,翌年產生大量分生孢子經雨水或灌溉水及昆蟲傳播蔓延,從根部或莖基部傷口侵入,對根部及根莖部進行為害。
該菌生育適溫22~24℃,生產上遇有低溫不利於根系生長發育,當土溫低於20℃,且持續時間較長時,易誘發此病,土壤粘重的重茬地及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進行輪作,與非茄科蔬菜進行3年以上輪作。
(2)種植中蔬5號、佳粉10號、15號、津粉65、加拿大8號等優良品種。
(3)加強管理,選擇無病地育苗,密度適當,採用高壠或高畦栽培,不要在低洼地上種植番茄,定植時要少傷根,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雨後排水要及時,嚴禁大水漫灌。
(4)前茬收穫後及時清除病組織並進行深翻或土壤灌水深度50~60厘米,同時用25~40微米厚的聚乙稀或聚氯乙烯膜覆蓋,強光照射30~60天對番茄褐色腐敗病防效極好。
(5)採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每㎡床面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10克,加堰土4~5公斤拌勻,先將1/3藥土撒在畦面上,然後播種,再把其餘藥土覆在種子上。
(6)種子消毒,用0.1%硫酸銅浸種5分鐘,洗淨後催芽,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