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自峰

畢自峰

畢自峰,1930年11月出生,山東文登侯家鎮柘楊山前村人。1944年10月入伍。廣州軍區司令部情報部部長、1985年6月-1991年3月任廣州軍區副參謀長。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1年3月離休。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畢自峰入伍前在本村和長春共讀書不足3年,因家庭貧窮退學在家,靠種田、打短工維持生活。1944年10月,畢自峰入伍。參軍後,他先在區中隊3個月,後調到文登縣獨立營5連當戰士。威海解放後,被編人警備3旅10團6連,不久部隊向西調動,到龍口上船渡海到東北,登入後在莊河、城子疃沿海一帶構築工事,準備抗擊國民黨軍隊進犯。

個人榮譽

1946年3月,畢自峰所在部隊編入民主聯軍11師32團,他在2營機槍連任戰士,先後參加了沙岑子、首山堡、望寶寨防禦戰鬥。1946年5月調到連部當文書,參加了鞍海戰役的七岑子戰鬥和鞍山以北的沙河防禦,阻擊遼陽增援之敵。194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隊向遼南大舉進攻,我軍在防禦阻擊中尋機殲敵,32團在永陵完成任務後,急行軍向賽馬集之敵進攻,殲敵一部,之後在賽馬集以西阻擊敵25師。戰役結束後,32團又擔任掩護政府、機關和兄弟部隊向集安轉移的任務。

1946年12月下旬,4縱11師擔任四保臨江戰役中的三插敵後的艱苦任務。當時最大的困難是在嚴寒的冬季禦寒衣物不足,部隊要在零下30多度中連續行軍作戰。32團在十多天中,攻占敵兩個據點,全殲守敵。1947年2月,12團第二次插入敵後擔負進攻桓仁,配合正面部隊完成了二保臨江的任務。2月中旬,敵人第三次進攻臨江,32團第三次插入敵後,最後一舉攻占了桓仁縣城,配合正面部隊完成三保臨江任務。爾後又固守桓仁縣城,配合正面部隊完成四保臨江任務。為此遼東軍區嘉獎11師並給11師幹部戰士每人記戰功一次。6月,參加了1947年夏季攻勢,9月參加了秋季攻勢,之後32團在冬季攻勢中擔任了攻打大安平、小屯、耿家屯的戰鬥和攻占遼中縣城戰鬥。

1948年1月,畢自峰調到營部任書記,參加了攻打遼陽、鞍山的戰鬥。9月參加了遼瀋戰役。遼瀋戰役尚未結束,4縱即奉命向關內開進,從冷口越過長城進入河北。進關後,東北人民解放軍編為第四野戰軍,4縱為第41軍.11師為第122師,32團為365團。11月,365團參加了平津戰役。

1949年9月,365團從長沙渡過湘江,參加了衡寶戰役。隨後參加了廣西戰役的解放桂林戰鬥。接著部隊沿陽朔、蒙山一路追擊敗逃之敵,進到玉林後轉入清剿北流、容縣一帶山區潰散的小股敵人。

1950年1月,畢自峰被任命為副指導員,隨部隊從廣西調往廣東,先後在廣寧、四會、雲浮、陽春一帶剿匪。7月畢自峰調任365團政治處任技術書記(即後來的秘書),9月調到軍偵察科任見習參謀。1951年8月任參謀。1955年10月,調任121師偵察科長。

1958年11月,畢自峰被派往南京軍事學院情報系學習,擔任學員組長。1961年2月從軍事學院畢業,調任廣州軍區司令部二部三科參謀。1964年5月任二部三科副科長,1967年10月任三科科長。1968年10月任廣州軍區司令部二部副部長,1973年10月任部長。1985年9月任廣州軍區副參謀長。

1988年9月畢自峰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獨立功勳榮譽章。1991年6月離職休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