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棧道又稱棧閣之道,是古代山區險要地段交通的主要道路形式。在河岸、岩壁鑿孔架木而成的道路建築,外形如一連串樓閣。
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對褒斜棧道有深厚感情,過棧道作詩云:“西指褒斜路,悽然送遠心。千峰盤雪棧,數騎出去林。蜀道連天起,秦關入望深。今宵圖畫裡|如聽冥猿吟。”他還請畫師顧符植添上了一 幅《棧道圖》,可見他對棧道一往情深難以言喻。
景點
1996年以來,留壩縣人民政府“實施旅遊開發戰略”,以古棧道文化為主體的文物勝跡給今日及今後的旅遊事業開創了廣闊前景,其棧道遺蹟,關隘、驛站、郵亭遺址,摩崖碑碣等名勝古蹟,具有極高的旅遊開發價值。棧道風采為“張良廟——紫柏山風景名勝區”錦上添花,成為本境對外開放的勝地。
褒斜道漂流
褒斜棧道號稱“中國第一棧道”,褒斜道漂流位於褒河上游。褒河由紅岩、太白二河匯流而成。褒斜道以其險、奇、雄而著稱於世,兩岸青峰如削、植被葳蕤;沿途可觀田園風光、可沙灘嬉戲,三十里漂流水路百折千回,給您“披閱棧道風雲,駕馭長河波浪,親歷英雄壯舉,感受激情召喚”的奇特難忘的人生體驗。
寒溪夜漲碑
距留壩縣城南33公里馬道鎮北的鳳凰山下有寒溪河,現存石碑兩通,記載著公元前206年“蕭何月夜追韓信”的典故。相傳韓信棄楚投漢,三次不遇,未及重用,一氣之下,單騎北上,行至馬道,是夜明月當空但寒溪暴漲,信不能過,蕭何星夜追至,力勸韓信回到漢中。劉邦築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軍,滅楚興漢,終成帝業。古人曾以:“不是寒溪一夜漲,焉得漢室四百年”之句,讚美“寒溪夜漲“之奇功。
褒斜棧道
褒斜棧道兩周初期基本形成。全長500餘里,途經本境路186里。地處褒水上游,山高谷深,流水湍急,道路險峻,棧閣密布。其文物古蹟、風景名勝等構成了自然、人文和歷史互為交融的獨特景觀,被譽為“古棧道歷史博物館”。目前僅存的25處遺址中,留壩境內有20處,保存較完整的有孔雀台、黑羊壩、武關驛、倒角等遺址。
連雲棧道
連雲棧道始修於漢。北魏正始四年(507)至永平二年(509)暢通。其棧道南接褒斜棧道,至姜窩子向西北沿紫柏河而上經留壩縣城(安山驛)、張良廟(紫柏山麓柴關嶺)、留鳳關,出寶雞大散關,全長1200餘里,在境內長210里。連雲棧道關山險阻,水系分合,風物習俗,城邑游觀遺蹟等方面獨具特色。明代孫昭作《連雲棧》詩云:“危樓斷閣置梯平,磴道迎雲寒易生。落木倒聽雙壁靜,飛輪斜度一空橫。高林數息征鴻翼,崖壁時翻瀑布聲。未信關南地形險,翻疑仙洞石樑行。”
陳倉古道
又名陳倉溝道或古陳倉道,秦朝已通行,全長220里,境內路段90餘里。由勉縣沮水向北經百丈坡、留壩的火燒關、閘口石、箭峰到陳倉溝口,與連雲棧道相交。公元前206年8月漢王劉邦從準陰侯韓信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故稱“劉邦北伐出奇兵之道”。楚漢戰爭中,“火燒棧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著名歷史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其“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戰略戰術名揚中外。三國時期,此道乃軍行捷徑,是蜀漢諸葛亮北伐魏曹的路線之一。清《留壩廳志》載羅繞典作《陳倉溝》詩云:“鴻溝界未分劉項,突辟陳倉一線溝。雲棧燒殘阻鵝鸛,岩扉裂處涌貔貅。奇兵直擬裹氈下,餘燼都從破爺收。猿鳥只今啼不斷,尚疑烽火照林邱。”
石門棧道
又名梁漢舊路、古回車道、回車路、回車戍或回車閣道,始建於北魏正始四年(507)。因回車河(現鳳縣平木東河橋)而得名。北魏正始三年(506),朝廷派左校令賈三德領徒l萬人、石工1000人.修復褒斜棧道。次年,開“石門閣道”至褒谷西江口,稱之回車戍。南北朝時,鳳陷氐羌,曲斜谷通梁,特取徑於車道河,古回車道即此。它不僅溝通了褒斜棧道和連雲棧道,還溝通了太白路和文川道,形成四通八達的棧道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