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熱

病因

按引起甲亢的原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高功能腺瘤三類。
①原發性甲亢最常見,是指在甲狀腺腫大的同時,出現功能亢進症狀。病人年齡多在20~40歲之間。腺體腫大為瀰漫性,兩側對稱,常伴有眼球突出,故又稱“突眼性甲狀腺腫”。
②繼發性甲亢較少見,如繼發於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甲亢;病人先有結節性甲狀腺腫多年,以後才出現功能亢進症狀。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腺體呈結節狀腫大,兩側多不對稱,無眼球突出,容易發生心肌損害。
③高功能腺瘤,少見,甲狀腺內有單發的自主性高功能結節,結節周圍的甲狀腺組織呈萎縮改變。病人無眼球突出。

診斷

簡介

甲狀腺功能亢進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一種常見內分泌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多食、消瘦、畏熱、多汗、心悸、激動等高代謝症候群,神經和血管興奮增強,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狀腺腫大和突眼等的特徵。本病多見與女性,進幾年兒童甲亢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起病緩慢,多在發病後半年到一年就診。典型病例常有以下表現:

1、高代謝綜合症。

2、甲狀腺腫大。

3、突眼症。

4、神經系統症狀表現。

5、心血管系統症狀表現。

6、內分泌系統的症狀表現。

7、消化系統症狀表現。

8、血液和造血系統症狀表現。

9、生殖系統症狀表現。

10、運動系統症狀表現。

11、皮膚及肢端症狀表現。

治療

甲亢的治療旨在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釋放,或者減少或破壞甲狀腺組織,阻斷了激素的分泌。Graves病的治療也要考慮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

1.一般治療

診斷後在甲亢病情尚未得到控制時,儘可能取得病人的充分理解和密切合作,合理安排飲食,需要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和低碘的飲食;精神要放鬆;適當休息,避免重體力活動,是必需的、不可忽視的。

2.藥物治療

硫脲嘧啶類藥物,這是我國和世界不少國家目前治療甲亢主要採取的治療方法。本治療方法的特點:為口服用藥,容易被病人接受;治療後不會引起不可逆的損傷;但用藥療程長,需要定期隨查;復發率較高。即便是合理規則用藥,治後仍有20%以上的復發率。
硫脲嘧啶類藥物的品種:臨床選用順序常為,甲硫咪唑(他巴唑,MMI)、丙基硫氧嘧啶(PTU)、卡比嗎唑(甲亢平)和甲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基硫氧嘧啶藥效較其它小10倍,使用時應劑量大10倍。
藥物選擇:不同地區不同醫生之間依據其習慣和經驗有其不同的選擇。在美國常選用PTU,而在歐洲首選MMI的更多。在我國,選用PTU和MMI都不少,選用前者考慮其可減少循環中的T4轉換為T3,孕婦使用更為安全,而選用後者則認為該藥副作用更小,對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具有較長時間的抑制作用,有經驗顯示該藥每日給藥1次即可,病人的依從性較好。
輔助藥物:普萘洛爾(心得安),碘劑以及甲狀腺製劑的使用。

3.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後的甲狀腺次全切除,效果良好,治癒率達到90%以上,但有一定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4.放射性碘治療

此法安全,方便,治癒率達到85%-90%,復發率低,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採用此種方法治療甲亢。治療後症狀消失較慢,約10%的病患永久的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這是安全的治療,全世界採用此種治療方法的幾十年中,對選用的患者尚未發現甲狀腺癌和白血病比未選用者有增多。

5.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西醫陰陽平衡免疫療法

中西醫結合陰陽平衡療法”秉承“明確病症,審因論治,平衡陰陽”的中醫理論精髓,結合現代醫學微導排毒技術,採用“外透內疏、內外兼修”之法,通過腺體微導介入、修復機能、平衡調節,三個步驟經過四個不同階段達到對甲狀腺疾病的系統治療——通經絡,排腺毒、養氣血、抑分泌、改體質、復平衡,直至徹底治癒甲狀腺頑疾。

鑑別

(1)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呈瀰漫性或結節性腫大,131I攝取率高但能夠被T3所抑制。對TRH反應正常。
(2)無痛性甲狀腺炎:甲狀腺不腫大或輕度腫大,可有高代謝的各種臨床表現。但甲狀腺無雜音、無突眼,甲狀腺吸131I率降低與T3、T4增高相分離為其特徵。
(3)神經官能症:可有心悸、出汗、怕熱、粗大肌肉震顫等表現,但甲狀腺功能正常,無突眼。
(4)嗜鉻細胞瘤:可有高代謝症狀,甲狀腺功能正常。甲狀腺不腫大。以血壓增高及其伴隨症狀更突出,兒茶酚胺及其代謝產物增高,腎上腺影像學檢查可明確診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斷。
(5)其他:老年甲亢注意與老年性及其他年齡相關性心臟病、結核病、惡性腫瘤、抑鬱症等鑑別。突眼尤其單側者應與眶內腫瘤加以鑑別。
甲狀腺功能亢進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一種常見內分泌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多食、消瘦、畏熱、多汗、心悸、激動等高代謝症候群,神經和血管興奮增強,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狀腺腫大和突眼等的特徵。本病多見與女性,進幾年兒童甲亢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起病緩慢,多在發病後半年到一年就診。

典型病例常有以下表現:

1、高代謝綜合症。

2、甲狀腺腫大。

3、突眼症。

4、神經系統症狀表現。

5、心血管系統症狀表現。

6、內分泌系統的症狀表現。

7、消化系統症狀表現。

8、血液和造血系統症狀表現。

9、生殖系統症狀表現。

10、運動系統症狀表現。

11、皮膚及肢端症狀表現。

預防

甲亢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研究認為本病是在遺傳的基礎上,有應激因素的參與而發病,但遺傳的方式尚不能肯定。鑒此,目前尚未找到預防本病的有效藥物或其他方法。雖然對本病的發病機理了解的還不十分清楚,但對能誘發本病的各種應激因素則認識比較一致,因此,預防本病的發生,在現階段主要應從避免應激因素著手,以期預防本病的發生。常見的應激因素主要有:
(1)感染:包括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所致的某些疾病。
(2)長期的精神創傷或強烈的精神刺激,如憂慮、悲哀、驚恐、緊張等。
(3)少數病人的發病與過度疲勞、外傷、妊娠、攝入過多的含碘食物如:海帶、海魚、海蜇皮及含碘藥物如胺碘酮、複方碘液、碘化鋅、含碘中藥等有關。
人生活在大自然界之中,四時歲序的變遷,寒暑往來,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中的不良刺激因子時刻對人體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由於人的自我調控機能的不斷調控,因此大多數人是能夠健康生活的。但當人的調控機能失常,加之不良因素的刺激,將會導致本病的發生。
客觀地講,不良刺激因素是難以預料的,預防甲亢的發生難度也是很大的。但只要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恬淡虛無(無私寡慾、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順應自然規律,加之適當的體育鍛鍊,不僅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而且對預防甲亢的發生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