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體盛

男體盛

繼2004年4月昆明出現“女體盛”後,2005年6月5日,重慶《新女性》雜誌社為批判“女體盛”,策劃了一場“男體盛”活動。2005年9月22日,中央電視台《社會記錄》欄目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報導。重慶此次“男體盛”活動引來全社會一片罵聲,針對罵聲,《新女性》雜誌社總編、“男體盛”總策劃王繼說:“這是我意料中的結果。”實際上批判女體盛,不能狹隘的站在男性或女性的角度,男性和女性應該站到一起來,反對這樣一種把人不當作人的做法,這才是真正應該批判的地方。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古代日本飲食文化受中國的影響很大,“女體盛”在日本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如果說刺身(生魚片)、壽司(紫菜米飯糰)是從中國傳入日本,那么,“女體盛”則是日本人自己創造的。中國先哲雖有“食色,性也”之說,但在實際操作上,未見有像日本“女體盛”那樣將“食”與“色”結合得如此緊密。可以說,“女體盛”是古代大和民族極端大男子主義的產物。現代人的飲食理念,認為飲食給人的感受是由生理享受和文化體驗兩方面共同構築而成。食品真正的滋味只占一半,另一半則是由食品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對進食者的特殊意義和進食過程中的心理體驗所構成。所以,“女體盛”作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一種特色,其影響仍然不減。如今,由於女體盛的風靡,在中國和其他各國又開始了“男體盛”。

事前準備

男模全身脫毛除去死皮

男體盛 男體盛

聯繫廚師、特邀女食客等,經過一個月準備。2005年6月5日9時,“男體盛”在重慶市解放碑“神戶牛排屋”展開。男模小波平躺在木桌上,手腳固定。最初由3名女子給小波美容,小波臉漲得緋紅;換了一名男美容師,小波才平靜下來。忍受了脫毛的疼痛,除死皮膏塗在身上的冰冷,以及為防異味,不準進水、進食的飢餓,4小時後,小波原本粗糙的皮膚柔滑了,手肘等處的角質層消失,手臂、大小腿的汗毛褪淨,身上發出一股淡淡的甜橙香味。其間,攝影師讓他全裸出鏡,小波不答應,工作人員只好為其買來一條泳褲穿上。下午1時40分,穿著和服的日本料理師開始在平躺著的小波身上布菜。

盛宴過程

六美女食客吃了40分鐘

男體盛 男體盛

當冰冷的三文魚片放到小波心臟部位時,小波哆嗦了一下。接著,三文北極貝、魚籽、鯛魚等布滿他的全身。菜餚擺放完畢,特邀的6位美女嘉賓圍著他,但都不好意思動第一筷。不知誰喊了一聲:預備,起!美女們才機械地舉起筷子。

40分鐘過去了,美女們才有所放鬆,小波身上的菜品逐漸減少。一美女還幽默地問小波“餓不餓”?小波虛弱地答了一聲:“餓!我冷,我餓!”引得美女食客們哄堂大笑。

經過1個小時零5分鐘,小波飽受冷餓煎熬,終於完成了當“菜盤子”的使命。

食客內幕

吃“男體盛”是完成任務

重慶6位女食客正在享受“男體盛” 重慶6位女食客正在享受“男體盛”

6名食客中,4名都是《新女性》雜誌社的編輯,同時也參與了“男體盛”的策劃。“只是將此當成一項工作必須完成,否則可能不會去吃。”接受記者採訪時,她們說。

“起初不太情願去吃‘男體盛’,感覺怪怪的,但老總下了死任務。”雖然事隔一年多,編輯曾珍仍記憶猶新。“菜都是放在菜葉或蘿蔔片上的,並未直接接觸帥哥身體。其間有片三文魚掉在他身上,我都不敢用筷子去夾。”

另一名編輯曾楊透露:“其實我們都是吃了午飯去的,一個形式而已。”她說當時的感覺是“有一種男女平等,挑戰‘女體盛’的快感。”曾楊說,此事一年後突然掀起軒然大波,讓她們很吃驚。

食客中還有兩名志願者——當時的金夫人婚紗影樓文化事業部經理羅焱女士、提供場地的神戶牛排屋老闆陳心意女士。

“就算現在再來一次,我也一樣會參加。”羅焱坦然面對採訪。羅焱自稱不是女權主義者,但她認為“男體盛”之所以受到眾多網民“批鬥”,是因為“這些人心裡在發慌,認為‘男體盛’動搖了男權社會的根基”。

食客感想

參與了“男體盛”的《新女性》編輯曾楊說:“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有一種男女平等,有種復仇快感。”另一位編輯王丹璐說:“如果我們這個策劃做出來,很多女性看到,這一幫女人還可以把男人的身體拿來當盤子這么來吃一回菜,會不會覺得有一種很解氣的,很揚眉吐氣的感覺。”

當事男模

“男體盛”是一種藝術

免費當模特的小波是個陽光男孩,身高1.86米,運動員出身。愛踢足球,曾獲重慶市大學生田徑比賽第一名。2005年大學畢業後,他去了武漢。記者多次與他聯繫,但總是關機。一個月前,小波在接受中央電視台《社會記錄》欄目記者採訪時稱,“男體盛”只是在學校的一段人生體驗,他覺得沒什麼不妥,只要把自己的心態擺正就行。小波聲明“如果是將人體當成一種賺錢工具,謀取商業錢財,我覺得很鄙俗,不能接受。但事實上,這是一種藝術,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任何人都不該用有色眼光看待這事。”

策劃單位

此舉為了批判“女體盛”

男體盛 男體盛

“男體盛”的始作俑者———《新女性》雜誌社總編王繼說,他當初搞男體盛的念頭正是來源於女體盛。王繼強調,和吃10分鐘標價一千的昆明女體盛不同,這男體盛不是商業行為,而是一場批判女體盛的行為藝術,要以毒攻毒,用“男體盛”引來更強烈的炮火,藉此反諷大男子主義,對“女體盛”這種流毒做一次另類批判,“就是說我們反對把人作為一種器皿,特別反對把女人作為一種器皿,來作為進食,作為一種消費,我們很反對,我們很討厭這個事情。”

“策劃‘男體盛’完全是為了批判‘女體盛’。”此次活動總策劃王繼說,昆明的“女體盛”,其實就是把女人當器皿,讓男子消費,其實就是一種不擇手段污辱女人的商業行為,究其根源,是根深蒂固的男權主義思想在作祟。“男體盛”是站在女性的立場上考慮,用最形象、最直觀的方式,讓女人消費男人,以此對男性尊嚴的觸動和挑戰,逼著讓男人去思考如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

他說,策劃此次“男體盛”活動,如果按照昆明的“女體盛”的計費標準,每人1000元吃10分鐘,6位“食客”所吃“男體盛”可賣2.4萬元。但他們分文未取,反而花去4000多元。“網上挨罵是我意料中的事,畢竟這樣的活動是不值得提倡的。”

相關事件

2004年4月2日,雲南昆明一家餐廳搞了一次“女體盛”,還沒等正式開張營業,就停止了。“女體盛”據說是從日本舶來的,即拿年輕女子的半裸身體作餐盤,上面放一些壽司讓食客去吃。該“女體盛”在昆明一面世,立刻成了千夫所指的靶子、全國媒體圍剿的對象。幾天時間,當地衛生部門就對“女體盛”亮出紅牌,封殺的理由有二:兩位“女體盛”的模特作為工作人員,第一不能提供健康證;第二在工作時未能穿戴整齊,這都違反了《衛生食品法》。

相關評論

男體盛:商業噱頭還是行為藝術

重慶男體盛 重慶男體盛

2004年4月,昆明一家餐廳推出“女體盛”,事隔兩個多月,《新女性》雜誌推出頗富女權色彩的“男體盛”。與“女體盛”所不同的是,苦心籌劃的“男體盛”,卻僅限於被雜誌社的女性編輯等“內部人”所享用,以至於如此別出心裁的策劃,卻是在一年之後才被媒體注意,白白地“盛”了一下,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回顧“男體盛”的整個操作過程,這個包裝成商業噱頭的策劃,更像是一次行為藝術:你們招呼一幫男人褻玩“女體”,我就號召幾位女性“享用男體”。兩性未必就此平等,但至少可以用對男性稍加羞辱的方式提醒男性,把女性身體當成“容器”的所謂“文化”,其實隱藏著多少兩性間的不公。遺憾的是,一場本該大加張揚才能達到目的的行為,卻在幾個“內部人”之間悄悄進行,以致極有可能被解讀成一場見不得人的陰暗舉動。

操辦此事的媒體所面臨的兩難處境也不難理解,“女體盛”風頭剛過,“男體盛”也不免被視作對“女體盛”的惡仿。輿論一旦如此定性,則無論操辦者做何辯解,也很難說服公眾。而更加弔詭的是,雖然以反抗“女體盛”為訴求,但“男體盛”在公眾中所激起的反感,可能比“女體盛”更甚。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事實:在一個沒有根本改觀的男權社會中,對男性的不恭往往會比對女性的不恭引起更大的波瀾。正如公眾對男女之間的“老少配”已經見慣不驚,對“姐弟戀”卻不免議論紛紛;以女性為觀賞對象的女色文化史不絕書,而剛有F4走紅,就被冠以“男色時代”的先聲。恰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讓男性的“玉體”也“橫陳”一下,在公眾中激起的厭惡和憤怒,將遠比“女體盛”更強,推己及人,有良心的公眾或許將就此對女性的命運更多一分體味和同情。然而在同樣的文化背景下,“男體盛”所激起的“噁心”,也極有可能轉而指向“男體盛”本身,而不是對“女體盛”的反思和譴責。也許恰是出於這樣的尷尬,一場不敢公開張揚的“反抗”,就此淪為一場偷偷摸摸的尷尬鬧劇。

如果有一天“男體盛”不再是一件以反抗性別歧視為訴求的“行為藝術”,卻當真成為以男色招徠生意的商業噱頭,那可真是讓人不知說什麼才好。

專家評論

北京大學 心理學系副教授張智勇:你不能籠統地講這個事本身對不對,因為你認為對,還有人認為不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事還沒有那么強的規範嘛,所以反過來講,為了讓那些人換一個角度,你要給他一些壓力。讓他在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我覺得這個活動是能達到這個效果的。當然我也同樣認為他不一定合適。但是這是兩回事,不同層面上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 院講師劉海龍:實際上批判女體盛,不能狹隘的站在男性或女性的這樣一個角度,實際上應該是男性和女性應該站到一起來,反對這樣一種把人不當作人的這樣一種做法,我覺得這是大家真正應該批判地地方,當然這裡面,我覺得就是說包括媒體報導的時候,我覺得有一種不太好的傾向,就是把這個事件放在一個這個衝突,男性女性衝突一種框架中間來理解,這樣的話,實際上客觀中間,是把大家真正應該關注的問題給移開了,本來應該關注的是男性,女性一塊兒去關注這樣一種不人性的事情,但是最後變成了,本來是兩個應該對這個事件提出批評,結果變成兩個大家內哄,把男性跟女性對立起來,實際上我覺得對否定這樣一種做法是不利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