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影片劇照](/img/0/8d3/wZwpmL2ADOwgDM5IDO4YD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yg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世紀20年代法國南方,村人於果林·蘇倍朗 (丹尼爾·奧圖飾)退役回到家鄉普羅旺斯的山村。他的家族因世代近親結婚,已趨沒落,只剩下他和叔父二人。叔父塞薩·蘇倍朗 (伊夫·蒙當飾)年輕時赴非洲當兵,終身未娶。於果林一心要種植花卉賺錢,叔父塞薩望他娶妻生子,延續蘇倍朗家族的農莊。蘇倍朗家族雖有幾處山地,但缺水。他們的鄰居馬里因是個老光棍,有一大片土肥水美的好地,地里藏著從山岩里湧出的溪水源流。塞薩早就想吞掉這片土地,偏偏老倔頭拒絕賣地,與意圖強買的塞薩叔侄爭吵時,塞薩將他殺死,偽裝成從橄欖樹上不小心掉下來摔死的形狀。叔侄倆竊喜,以為一定可以廉價將地搞到手。不料,老倔頭竟有繼承人,是城裡的一個遠親,名叫若望 (傑拉爾·德帕迪約飾)。叔侄倆知信後,趕在若望到來前用水泥堵死了水源,以圖廉價強買荒地。
若望之母弗洛萊特曾是塞薩夢寐以求的情人,但她棄塞薩嫁給了別人,為此終身未娶的塞薩一直懷恨在心。若望是個有殘疾的知識分子,是個駝背,但他心地善良,對人熱誠,天真而毫無防範之心,對生活充滿理想。他繼承了山村地產之後,攜帶妻子和獨生女兒搬到鄉下來住。白天在田間勞作,晚上在燈下讀書,認為終於能過上自己熱愛的田園生活。他來到時於果林正在用石塊砸他的屋頂,以造成無法居住而及早走人的局面。於果林砸得正歡時,遠遠望見若望一家搭乘的馬車,從屋頂後面溜下,心懷鬼胎一陣揣測不安後,變作第一個前來熱情幫忙的鄰居。若望對塞薩叔侄毫無戒備,視為可交心的朋友。若望的妻子艾梅是歌劇演員,深愛著若望和女兒瑪儂,為了他們甘願犧牲自己的事業。身有殘疾的若望意志堅強,他每天驅趕驢車,到很遠的泉邊去運水灌溉地,妻子與年幼的女兒瑪依幫助著種植田地。塞薩叔侄在旁偽裝善人和熱心幫助的朋友,手段越來越歹毒,在他們的“幫助”下,水源越來越稀缺,不幸的災禍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莊稼被毀,養兔被殺,事事功敗垂成,日子越過越艱難。整個山區和小鎮上的人都知道水源被埋在若望家的土地上,但沒有一個人告訴他們這個真相,形成一個公眾秘密,他們以鄉下人的眼光,冷漠打量著這一家他們視作與他們格格不入的城裡人的不幸,看著他們在欺騙中一天天崩潰。若望根據祖上傳下的圖堅信地下有水,進城請人來炸岩開井,不幸被炸傷,家破人亡。母女倆無法維生,被迫廉價將土地賣給了塞薩叔侄。叔侄二人狂喜,迫不及待地去挖開泉眼,看溪泉滾滾湧出欣喜若癲。臨行前的小女孩瑪依在樹林裡目睹了這一幕,突然明白了全部真相,驚愕與悲憤交集,尖叫而去。叔侄倆聽到驚叫,老塞薩毫不在意地說:一隻野兔被老鷹叼走了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塞薩·蘇倍朗 | 伊夫·蒙當 |
若望·德·弗洛萊特 | 傑拉爾·德帕迪約 |
於果林 | 丹尼爾·奧圖 |
艾美·卡多萊特 | Elisabeth Depardieu |
Baptistine | Margarita Lozano |
瑪儂·卡多萊特 | Ernestine Mazurowna |
Philoxéne | Armand Meffre |
Pamphile | André Dupon |
Casimir | Pierre Nougaro |
Anglade | Jean Maurel |
Ange | Roger Souza |
Eliacin | Didier Pain |
Pascal | Pierre-Jean Rippert |
Martial | Marc Betton |
Méderic | Clement Cal |
職員表
製作人 | Pierre Grunstein、Alain Poiré |
原著 | 馬塞爾·帕尼奧爾 |
導演 | 克勞德·貝里 |
副導演(助理) | Pascal Baeumler、Xavier Castano、Isabelle Henri、Emmanuel Touraille |
編劇 | 克勞德·貝里、Gérard Brach |
攝影 | 布魯諾·努坦 |
配樂 | Jean-Claude Petit |
剪輯 | Noëlle Boisson、Sophie Coussein、Hervé de Luze、Jeanne Kef、Arlette Langmann、Corinne Lazare、Catherine Serris |
選角導演 | Marie-Christine Lafosse |
藝術指導 | Bernard Vézat |
服裝設計 | Sylvie Gautrelet |
布景師 | Olivier Coutagne、François Dariani、Françoise Doré |
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曲目 | 其他信息 | |
Jean De Florette | Les Artistes | ![]() |
Les Oeillets | L'Orage | |
L'Eau | Bapstine | |
Le Corbillard | Les Roamrins | |
Les Pieds dans L'Eau | La Secheresse | |
Florette | L'Accident | |
Les Lapins, L'Australie | L'Enteratinment | 藝人:Jean-Claude Petit |
L'Arrivee | Le Meil | 發行時間:1994年02月04日 |
Les Graines | Geberique Fin | 唱片公司:TVT Records |
Les Plus Dur Est Fait | 專輯類別:原聲帶、影視音樂 |
獲獎記錄
年份 | 獎項名稱 | 單項獎名稱 | 獲獎情況 | 獲獎方 |
1988年 | 第45屆美國金球獎 | 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男人的野心》 |
1988年 | 第41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影片 | 獲獎 | 克勞德·貝里 |
最佳男配角 | 獲獎 | 丹尼爾·奧圖 | ||
最佳改編劇本 | 獲獎 | 克勞德·貝里 | ||
最佳攝影 | 獲獎 | 布魯諾·努坦 |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傑拉爾·德帕迪約 |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伊夫·蒙當 | ||
最佳導演 | 提名 | 克勞德·貝里 | ||
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克勞德·貝里 | ||
最佳化妝師 | 提名 | Jean-Pierre Eychenne | ||
最佳藝術指導 | 提名 | Bernard Vézat | ||
1987年 | 第12屆法國凱撒獎 | 最佳男演員 | 獲獎 | 丹尼爾·奧圖 |
最佳影片 | 提名 | 克勞德·貝里 | ||
最佳劇本 | 提名 | 克勞德·貝里 | ||
最佳導演 | 提名 | 克勞德·貝里 | ||
最佳攝影 | 提名 | 布魯諾·努坦 | ||
最佳聲效 | 提名 | Pierre Gamet 等 | ||
最佳配樂 | 提名 | Jean-Claude Petit | ||
最佳海報 | 提名 | |||
1987年 | 第59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男人的野心》 |
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20世紀初,法國作家馬歇爾·帕尼奧爾聽到一個家鄉普羅旺斯山村的真實故事,1952年他將故事寫成劇本並拍成電影,1962年又將它增添修改,寫成兩卷本的長篇小說《山泉》。1985年法國導演克洛德·貝里將《山泉》拍製成電影,亦分為兩部,上部為《男人的野心》,下部為《甘泉瑪儂》 。這部電影克洛德·貝里從籌備到拍攝完成歷時三年之久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DD Productions(法國) | Rai Due Radiotelevisione Italiana (義大利) | Télévision Suisse-Romande (瑞士) |
上映日期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法國 | 1986年8月27日 | 瑞典 | 1987年9月11日 |
美國 | 1987年6月26日 | 澳大利亞 | 1987年10月29日 |
蘇聯 | 1987年7月 | 芬蘭 | 1988年9月23日 |
西德 | 1987年9月3日 | 英國 | 1999年6月4日 |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男人的野心》較為準確發揮了原小說中對人性的刻畫,是20世紀現實主義電影藝術的優秀作品之一。 (朱小豐評)
該片中主要人物的行為、性格“善中隱惡,惡中有善”,凸顯了人性多元化特性。三個男性角色不但都有理想,而且也非常執著於自己的理想,當大家的理想出現衝突時惟有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通過人與自然的抗爭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人際恩怨引發矛盾衝突,著力刻畫人性貪婪、堅韌、寬恕等多元化特性的同時,對命運主題進行了深刻剖析。片中優美清新的鄉野風景為影片增色不少,對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發展也起到了良好的襯托作用。 (劉志宏評)
《男人的野心》具有很強的舞台劇效果。 (陳林俠評)
該片具有希臘命運悲劇和莎士比亞欲望悲劇特點。 (吳海清,張建珍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