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承林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啟智學校老師,該校是1999年開辦的,現在有兩類學生,一類是智障的,一類是聽障的。在校學生有286人。申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已經有7個年頭。先後獲得“佛山市先進教育工作者”、“佛山市學科帶頭人”和“順德區骨幹教師”、 “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他面對的不是一群普通的孩子:智商不足常人的三分之一,性情狂躁,甚至會毆打老師……但7年間,他讓這群孩子懂得了打招呼、做家務,有些甚至跟常人一樣擁有了工作。
“讓智障孩子學會有尊嚴地生活”。抱著這樣的信念,申承林,廣東順德啟智學校的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成了智障孩子們的“爸爸”。
7年前,年僅23歲的申承林從陝西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畢業來到廣東順德啟智學校。對於這份當時並不被人看好的工作,他卻引以為榮:“特殊教育不是‘看孩子’,而是培養人的事業!”
申承林一工作就成為智障班班主任。充滿夢想的他,看到眼前的景象一下子變得手足無措:這群平均年齡14歲的孩子,智商最高35、最低24,有的每10分鐘就狂躁一次,有的毆打老師,有的大聲叫嚷、亂拍桌子、上課不進教室……每天的廣播操成了他當時最大的恐懼,孩子們有的到處亂跑、有的坐在地上不動,“把他們整成隊伍比登天還難”……
申承林從沒想過放棄。他認真分析每個孩子的特點,投其所好與之接近。小輝是一個面貌奇特、脾氣狂躁的孩子,許多人不敢接近他。申承林發現他對拼圖特別感興趣,就經常和他一起拼圖,慢慢取得他的信任。跟申承林在一起,小輝的狂躁少了、笑容多了。
申承林還養成了隨身攜帶紙巾的習慣,以方便隨時為學生抹去口水、鼻涕,擦身、擦屎……付出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愛心,申承林跟孩子們成了朋友。第二年,學校組織廣播操比賽,申承林的“孩子們”聽話地排成整齊的隊伍。
工作第一年,申承林用整整一年的時間教學生數1、2、3、4、5,最後無人能數清。這樣的結果讓這個來自青海的西北漢子在一次全體老師的匯報會上流下眼淚。他們將來怎么在社會中生活,如何才能讓他們得到別人的尊重?特殊教育應該教給他們什麼?帶著深深的焦慮,申承林決心進行教改,編出一套適合智障兒童的教材。
在專家的指導下,申承林帶領全校老師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研究出一套以育人為本的“人性化課程”,編寫了近50萬字的配套教材,從教學生主動喊老師、叔叔、阿姨開始,一直到教放碗筷、參與遊戲活動、表達自己的喜好,著重培養弱智兒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教學理念從以往簡單灌輸知識,轉為行為誘導:抓住每個孩子的喜好,如其按老師指導正確完成規定行為,就獎給其“代幣”,學生只有擁有足夠的“代幣”,才能換取其想要的東西或玩想玩的遊戲。
新的教學方法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一年後,學生變得有禮貌、願服從了,有的還學會做家務。2004年,一個智障學生畢業後被一家工廠錄用。恰好這時他的父親下崗,當父母得知智障的兒子竟能成為家裡的“頂樑柱”時,激動地流下了淚水。已畢業的100多個孩子中,有72人找到了工作,並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
人性化課程先後獲得了“首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資源博覽會”優秀課程展覽獎、“廣東省首屆中國小課程展示”一等獎。申承林也從一名普通老師成長為教務處主任,先後被評為“順德區骨幹教師”“佛山市先進教育工作者”,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今年又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