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田莊鎮位於綏德縣西南部。轄田莊、富坪、候家溝、寨山、木溝灣、黃家坬、秦家莊、張和家溝、賀家莊、康家岔、張家溝、楊道峪、燕峪溝、米家溝、上陳家溝、海坬溝、田家溝、樓房溝、石家溝、廟岔、馬家坪、王家溝、紫柏灣、趙家塔、園則溝、毛家山、麻地溝、楊家渠、鹼溝、延家溝、辛莊、下陳家溝3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田莊村,距縣城20千米。西神鐵路、210國道過境。
沿革
1958年建田莊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建鎮。1997年,面積90.9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富坪、侯家溝、寨山、木溝灣、黃家窪、秦家莊、張和家溝、賀家莊、田莊、燕峪溝、康家岔、張家溝、楊道峪、米家溝、上陳家溝、海窪溝、樓房溝、田家溝、廟岔、石家溝、馬家坪、王家溝、紫柏灣、趙家塔、園則溝、毛家山、麻地溝、楊家渠、辛莊、延家溝、鹼溝、下陳家溝32個行政村。
鎮情簡介
田莊鎮位於綏德縣城南18公里處,與張家砭鄉、名州鎮等鄉鎮接壤,南鄰清澗縣,西接子洲縣。1958年建田莊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建鎮。全鎮總面積94平方公里,轄32個行政村,一個居委,駐鎮單位9個,總人口15592人。包西鐵路、“210”國道貫穿東西,本鎮交通便利、具有獨特的區位優越,歷來被稱為綏德的“南大門”。
行政區劃
代碼:610826110。轄田莊、富坪、候家溝、寨山、木溝灣、黃家坬、秦家莊、張和家溝、賀家莊、康家岔、張家溝、楊道峪、燕峪溝、米家溝、上陳家溝、海坬溝、田家溝、樓房溝、石家溝、廟岔、馬家坪、王家溝、紫柏灣、趙家塔、園則溝、毛家山、麻地溝、楊家渠、鹼溝、延家溝、辛莊、下陳家溝等32個村委會。
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內挖潛力、外抓機遇”的原則,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全鎮32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五通一有”(五通:水、電、訊、視、路;一有:程控電話),村級通路率100%、農網改造完成率100%、自來水入戶率達80%以上。鎮上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指導思想和“政府主導、民眾參與、民營興鎮”的建設思路,修訂編制了2010--2015年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完成了鎮內二縱街道的建設,供電、排水、綠化、美化、硬化等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初步搭起了新興城鎮的框架,爭取通過3-5年的努力,把田莊鎮建設成為獨具特色、具有現代氣息的城鎮,以此帶動全鎮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田莊鎮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面向農業、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面向鎮域經濟”的發展宗旨,全鎮上下團結一致,堅持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真抓實幹,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經濟,推進小城鎮建設,農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鎮容村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先後被陝西省授予“省級衛生鎮”、“民政工作先進鄉鎮”,被榆林市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鎮”、“創建五型機關標兵單位”;被縣委、縣政府授予“非公有制經濟工作先進鄉鎮”、“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優秀鄉鎮”、“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鄉鎮”、“安全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初具規模。鎮黨委、政府堅持以農業增收、農民增效為目的,不斷最佳化農業經濟結構,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產業。全鎮總耕地面積39000畝 ,退耕面積328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84%。其中紅棗面積1.47萬畝,大葉桑6000畝,大扁杏6300畝,苜蓿1.4萬畝,養殖潛力大增,養羊數量近2000隻;農民年可享受國家政策性補助款867萬元。根據田莊實際,多渠道、多門路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鼓勵和扶持山區村農民發展效益高、產品優勢明顯的經濟作物和經濟林。積極探索退耕還林後續產業發展新思路,逐步走出一條“林草養畜、產業富民”的新路子。鎮黨委、政府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產業來抓,積極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年輸出勞力5000多人,可創收1000餘萬元,占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進一步拓寬了農民收入的渠道,成為農民增收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徑。鎮黨委政府積極推行“政府引導、能人牽頭、市場配置”的工作思路,使全鎮的料石產業發展迅猛,目前有石料加工場86家,共安裝碎石場裝機110餘台,年產值可達2000餘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田莊羊肉麵、田莊羊蹄、田莊烙餅名揚周邊省區。全鎮以經濟作物、林草產業、料石加工、勞務輸出、燃煤販運、餐飲服務為骨幹體系的特色產業格局初步形成。項目建設全面啟動。田莊鎮認真貫徹縣委提出的“上項目、促發展”要求,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不斷強化項目經濟意識,成立常設機構“項目辦”,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多渠道爭資金,跑項目。2007年,我們啟動了石油資源勘探與開發項目、黃委會崔家溝項目區壩系工程建設、農村4個重點村扶貧開發和以工代賑、異地移民搬遷等項目工程。
社會事業
全面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教育基礎設施得到新建或改擴建,現代化教學設施不斷加強,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質量逐年提高;計畫生育工作全面落實,人口自然增長率明顯下降;兵役工作成績可喜;衛生醫療條件得到全面改觀,2007年全鎮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2.4%,位居全縣第一,從初步解決了農民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農業新優品種和技術得到推廣,農民科學種田水平明顯提高;廣電事業得到加強,民眾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社會治安良好,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人民安居樂業。全鎮呈現出貿工農並舉,一、二、三產齊旺的繁榮景象。
這裡物華天寶,這裡水美山秀;這裡鄉風淳樸,這裡是文化之鄉,這裡是紅色之地。在紫柏灣村的一步岩有為紀念民族英雄韓世忠而建於清代乾隆三十二年的蘄王廟。這裡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決策東渡黃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