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村村
田村村位於山東省威海市高區田和街道辦事處,東與仁柳莊村相連,北與西河北村毗鄰,西和西北分別與後峰西村、東澇台村接壤,南與張村鎮東夼村隔山相望。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田村村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市:威海市
- 地理位置:位於山東省威海市高區田和街道辦事處
- 面積:4.3平方公里
- 人口:2300人
歷史沿革
田村簡介
田村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據傳,有位田氏武官統領一支軍隊在今西河北村北山上安營駐紮,其眷屬在山下建村居住,取名田村。後因朝中奸臣參本陷害,這位田氏武官被朝廷滿門抄斬。因抄斬前得知了風聲,遂將家中所有金銀財寶,投擲於井內。故有“田家一眼井,半個山東省”之說。故事流傳至今。現全村有139個姓氏,其中以張、王、孫、苗、戚、吳為基本姓氏。雖名為田村,但村中無一田姓。
田村1898年以前屬文登辛汪都三里。1898年屬第四總董區。1930年後屬威海衛行政區第三區。1945年屬威海衛市里口區。1950年屬田村鄉。1958年屬田村公社。1984年屬田村鎮。1996年8月屬田村街道;2001年屬田和街道。環境
田村境內四處高地,為標誌性地形。最高處為東南方向的“小天山”,海拔312.1米,處於田村的東南部邊沿。由此地向西北延伸為“石門廣山”,海拔233.3米。再向北依次延伸有“懶漢市山”,海拔127.9米;“貔子窩山”,海拔81.7米,因當年日偽軍曾在此山修過據點,故今俗稱“炮樓子山”。
舊時田村建有三廟,坐落在王家塋後的土地廟,東台子、西台子、南台子至三角處大灣邊的關帝廟和南巷子的火神廟。
據傳,當年土地廟旁生長一棵奇形“四月雪”,開白花,每當雪樹含苞待放之時,引來無數人觀賞,共同分享花絮散發的清香。關帝廟建於明永樂至成化年間,廟中有大殿三間,塑有劉備、關公、張飛、周倉、關平像。牆上有壁畫,記載著關公自“赤壁大戰”至“敗走麥城”歷史故事。大殿前面是馬廄,馬廄北側有一鐘樓,懸掛著一口八角大鐘。大鐘為生鐵鑄造,逢年過節,聲震十里。1958年“大躍進”時期,這口大鐘被砸碎煉了“鋼鐵”。火神廟占地2厘,底座用石頭砌起,高1米。“火神爺爺”的生日定在正月初七。這天,東西澇台、東西河北、後峰西等村的村民都敲鑼打鼓來慶壽,田村各姓祠堂也有鑼鼓隊伍來此祝壽。此時,廟上的大鐘也響起。當地百姓有歌謠:“初一十五有鐘響,捏捏鼻子鼓凌長。”此三廟皆毀於1960年代“破四舊”中。
60年間,一個靠山吃山的農村變成了工業興“家”的工業強村,村民轉變成了工人,平房變成了新樓,快步融入城市化的進程。
建國前,“窮”是田村人最真實的寫照,全村人都以務農為生,生活用品只能依靠雞蛋、豬肉置換。新中國成立,幹事興業的激情洋溢、激盪。老村長從東北引入果樹,果樹成為全村的經濟命脈。原有的打鐵作坊收歸國有,集體經濟初露端倪。社會經濟
進入上世紀70年代,國家鼓勵村辦企業政策出台,已經初嘗甜頭的田村人豈肯錯過時機,依託果業收入積累擴大修配廠規模,成為整個“田村人民公社”第一個發展村辦企業的村莊。 80年代,當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入田村,田村人幹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他們獨闢蹊徑,成立了消防器材修配廠,開始了集體經濟的第二次飛躍:不到一年的時間,投資2萬元的村辦小廠即創利12萬元。1990年,從特色發展中嘗到甜頭的田村又投入40多萬元買下新型防火捲簾門專利,繼續其個性化發展之路,企業的產值、利潤開始打著滾翻番增長。之後,汽車大修廠、西郊綜合包裝材料廠、機械廠也相繼建立。 90年代初,田村的村辦企業中有4家上交利潤過百萬,人均純收入是1984年的14倍,田村率先昂首步入小康村之列。 1992年,華田實業總公司應運而生。集團公司下轄房地產開發公司、建築安裝公司、機械化工程服務公司以及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並在王連喜“一、二、三產業並駕齊驅”的發展思路下,由各家子公司依據各自特點設立了冷藏廠、鋁合金廠、紙箱廠、汽車維修廠,沿著追求產品質量、技術含量的道路開始飛奔。很快,華田小區、世昌明珠樓盤拔地而起,消防器材廠躍居全市同行業“第一”,汽車修配廠成為名符其實的“旗艦店”……田村在特色發展之路上走的風生水起。 2001年,永不停步的田村人又瞄上了工業園建設,投資1.3億元建設了華田工業園、華田外企工業園、初村工業園,並順利對外出租。 因勢利導、善抓機遇, 田村人順利走上了一條工業興村、以工帶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1982年,全村人吃上了自來水,結束了田村走2里地挑水吃的歷史。為解決村民文化生活匱乏的現狀,村里投入20多萬元,為家家戶戶通上了閉路電視。 1994年,村里又投資250萬元建立了老年活動中心,健身器材、棋牌室、球類室、閱覽室、多功能廳一應俱全。也是從這一年起,每位村民都可享受到4包麵粉、12斤花生油、4罐液化氣的福利待遇。 田村充分發掘本村村辦企業崗位資源,為所有有意願在本村就業的村民,都提供工作崗位。截至目前,田村村民在本村就業的占全村人的50%以上。“身為田村人,享福利、能就業,我知足了。”2007年從部隊退伍的劉增偉就受益匪淺,足不出村,每月就有1400多元的固定收入。社會事業
田村有尊師重教傳統。清末時,村里建有私塾,請教書先生為村民子弟傳道授業,就讀的學生不僅包括本村,還有東西河北、仁柳莊等附近村的學童。1926年,在關帝廟內建了“育英女子學校”,開始收授女學生。1931年成立“忠義學校”,後改名為“田村完全國小”。1980年後,村兩委為學校投資建設了6700平方米的教學辦公樓,安裝了暖氣設備。1985年,田村榮獲山東省政府“尊師重教”先進單位稱號。1992年開始,田村就提出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本村學生給予發放錄音機的獎勵,並且隨著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獎勵待遇不斷提高:1994年,每年考入大專的學生可獲獎勵6000元,本科生可獲獎勵8000元;2002年,在原有獎勵基礎上,凡是考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生可獲獎勵1萬元,除此之外,每年村里為他們提供補貼1萬元,直至大學畢業。田村村又給村里每位符合條件的老人補助25000元,幫助辦理了農村養老保險。 2007年10月,田村村整體拆遷拉開了序幕,制訂一個充分照顧到方方面面利益的拆遷方案被村“兩委”置於了首位。為此,村“兩委”在外出實地考察基礎上,廣泛徵求村民們的意見,《村莊改造政策法規宣傳提綱》和《村莊改造調查表》一遍遍地發放到每位村民手中,反覆調查、修改、完善,宅基地面積以133平方米為標準作為補償獎勵依據並且面積就高不就低的方法確定了,戶型以68平方米、75平方米、80平方米三種戶型為主的方向明確了,不同樓層實行不同比例價格上浮的意見統一了……最終形成的《田村村舊村改造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讓所有田村人都拍手叫好。 讓每戶居民都滿意,村“兩委”向每位村民承諾。為消彌盤旋在260餘戶外來戶心頭的不安,經過討論,最終決定,外來戶、坐地戶享受同樣的拆遷政策。就這樣,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根本,田村的拆遷工作走得順風順水,僅用了20天時間,全村945戶就實現一次性整體和諧拆遷。回遷時,田村村“兩委”又本著“建一流老百姓安居工程”的目標,2009年5月16日39棟居民樓封頂時,水、電、暖、天然氣、寬頻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小區內還設定花園30餘處,配套健身器材30餘套,10月1日還將開通與110聯網的安全監控設施……發展方向
田村依託區位優勢,將招商方向定在了主攻日、韓,拓展歐美,同時加大國內招商力度。“我們將通過出租廠房、聯合辦廠等方式,引進資金、技術、人員,從而帶動相關村辦企業的上檔升級,不斷夯實村辦企業基礎,才是建工業園的最終目標。 經濟發達了,文明程度也需相應提升。 完成舊村改造後的田村,將以打造鄰里和諧、文明宜居的社區為村務工作重點。設業餘文化隊伍、組建劇團、搞廣場文化演出、設鄰里文化節……通過系列活動的展開,田村人相信,不久的將來,鄰里和睦、言行文明將是外人對田村人最主要的描述。 今後還將有序完善基礎設施配置,在社區設立服務中心、為村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並設立社區黨建、文體活動場所,進一步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全方位提升服務水平,按照‘以人為本、社會參與、分類指導’的原則,逐步建立覆蓋社區全體成員、服務主體多元、服務功能完善的社區服務體系。 敢為人先的田村人,正按照既定目標,向著和諧、幸福、宜居的現代化新農村繼續大步邁進。